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作为广东省首批评审通过的临床重点专科,由影像科和医技科构成,集常规X线、CT、MRI、彩超、ECT、DSA、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骨密度等影像诊断手段和介入治疗为一体,专科人才济济、设备齐全。设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9名。专科拥有1.5 T和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各一台,16排、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机各一台,DR机八台,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0余台;此外,还拥有多功能遥控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钼靶X线机、DSA、SPECT/CT、CR机、脑电图、心电图及肌电图等多种影像检查和诊疗设备。可对全身各系统、各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PACS系统已覆盖全院,实现了全院多科室间的联网会诊和资源共享。

医学影像科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4名,医学博士7名,硕士40余名。科内已有十余名专家在各级学术团体中兼任职务,其中影像学科带头人邱士军教授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神经学组全国委员、广东省放射学会磁共振组副组长等学术职务。超声学科带头人赵萍教授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超声学会主任委员。

医学影像科日常开展业务有:X线、CT、MRI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部脏器、浅表小器官、产科、心脏、周围血管等疾病)、心、脑、肌电图、核医学及介入诊疗等。除开展所有常规的影像诊疗技术外,先后开展了全脊柱长腿X线摄影定位标尺的临床应用、CT冠脉成像、CT脑灌注、MR灌注成像、3.0T磁共振Tricks技术、脑功能MR成像、DTI、18F-FDG全身肿瘤断层显像、CT、超声引导下介入性诊疗及三位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并不断扩大新的业务范围。特别是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MR脑功能成像、介入性超声诊疗技术、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独到经验。

医学影像科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8年至2016年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技学》、《医学影像学》、《骨伤科影像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影像及超声进修医生的培训任务。

医学影像科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厅课题1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教育厅及校级课题等一大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医学影像科主编了《临床医学影像学》、《临床医技学》、《影像学》、《临床综合诊断技术》等教材4部,主编或参编《髋关节疾病影像诊断》、《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骨伤科影像学》等影像学教材、专著20余部。在全国、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

影像科先后主办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影像学学术会议和国家级学习班6次,省级及以下级别学术会议10余次。医技科作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的牵头挂靠主委单位,于2016年主办了首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超声新技术研讨会,赵萍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B超设备1



B超设备2



CT候诊厅



CT设备



ECT候诊厅



MR候诊厅



X线候诊厅



X线候诊走廊



X线室医生操作间大厅



介入室候诊厅



医技科候诊厅



医技科候诊走廊



影像科大门



影像科阅片室



医技科合影



影像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