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周年庆

黄衍寿 | 只争朝夕 不负使命 一切为了患者

人物简介

黄衍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1969年毕业于 广州中医学院,留校从事医教研50多年。先后任急诊科主任、内科教 研室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学术 带头人,国家中医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省中医药学会心 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有较深造诣,多次获 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全国急诊先 进工作室”“新南方优秀教师”等称号,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胸痹心 痛协作组成员,参与“心痛气雾剂”“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的研制, 与卢丽萍等共同主持心衰制剂“保心康、养心康”的研究,获得国家中 医管理局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的应用研 究分别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名师带教 持续提高临床能力

中小学期间目睹堂弟、同学数人患病离世,高考后,黄衍寿认为医生 是神圣职业,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更显崇高,从而选择了中医专业。

大学期间适逢特殊年代,黄衍寿除中医课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外,西 医课断断续续地上了一些,所以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如此,但黄衍寿 的中医课程均由在中国粤、港、澳等地乃至在东南亚地区出名的老前辈教授,让他受益匪浅,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黄衍寿教授与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合影留念

1969年,黄衍寿毕业留校任教。黄衍寿以为留校后能继续跟随熟悉的 老师学习,然而在动荡的年代,知名老中医及资深西医均须到干校锻炼, 他跟随老师学习的梦想也就难以实现了。幸运的是毕业第三年,他被派去 带工农兵学员,又与自己尊敬的老师一起共事。黄衍寿在基层医院一边带 教,一边参加临床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临床诊疗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 步!在基层医院工作了6年,黄衍寿才回到学校,回校后继续在广中医一 院临床工作,期间先后去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上海一医附属华山医院 进修,黄衍寿西医诊疗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完成进修课程后,黄衍寿回 到科室,先后担任病区区长、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兼心内科主任以及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主任。

中西医结合 取长补短

1964年,广中医一院成立时仅有数十张床位,发展到今天,已有2000 多张床位,学术队伍壮大,有享誉海内外名中医数十人,资深西医十余人, 专科从内儿科、外伤科、妇科、针灸科、急诊科到现在各专科,并逐渐细 化。学术从中医为主,发展到中西并重,各项先进设备不断完善,各科先 进技术、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医院的学术地位得到极大提高。黄衍寿带 领的心血管科,从40多张床位发展到100多张床位,从中西医保守治疗到 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冠脉介入、起搏治疗、射频消融、左心耳封 堵等),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效益,为医院的影响力做出 了应有的贡献。医院已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院。

从医以来在党的培养、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黄衍寿学会了如何做一个 合格的医生:有精湛的医术,有能力为病人解除疾病;有高尚的医德,以 “大医精诚”为座右铭,不为名,不为利,一切为了患者。黄衍寿始终坚持践行邓老晚年的五诊十纲的主张,强调中西并重。他认为不管白猫黑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能解患者疾苦就应采用, 医生应当做到洋为中用、中西结合。

花都的黄老先生患反复胸闷胸痛、反复晕厥数年,几乎每月都要到急 诊或住院,但始终求医无果。2003年,黄老先生入住广中医一院心血管科, 造影显示黄老先生的三支血管病变,因血管细小未能植入支架,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出院后,黄老先生坚持用原来西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 常等),并每天配合服用黄衍寿开的中药,每月来诊一次,持续近十年,未 再发生过胸闷胸痛与晕厥。

华师大老师温某因胸痛多年,长期在市三甲医院就诊,但仍反复发作胸痛,步行50米都坚持不了。后来,温某到广中医一院心血管科就诊,黄 衍寿为其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数年来,他坚持每 月来复诊一次。他的步行距离从50米、100米延长至数百米、数公里,再到上白云山而不发作。

樊某兄妹二人头痛数十年,每月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小时,长期服用止痛药。兄长先来到广中医一院心血管科,诊服7剂后头痛缓解,再诊服 14剂后未再发作头痛。兄长于是介绍其妹专程从四川来诊,经过二诊之后, 妹妹的头痛缓解。黄衍寿嘱其带药回去继续诊疗,至今未再发作。

2016年,揭阳陈某因气促、水肿入住广州某三甲医院,诊为扩心病、 房颤、心衰Ⅲ度、心功能Ⅳ级。陈某坚持西药诊疗,症状虽然有所改善, 但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2018年,陈某来到广中医一院心血管科就诊,黄 衍寿为其采用中西结合方案,陈某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半年后能从事正 常工作,时至今日仍每月来诊一次。

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黄衍寿认为患者的好转充分说明了中医有自身 的独特优势,有良好疗效。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各自发挥长处与优势, 必将给患者带来福音。

教书育人 学术紧抓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要做个好老师并非易事, 但也绝非难事。黄衍寿认为只要树立良好的师德,有真才实学,就能培养 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学生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业务水平,黄衍寿要求学生注重临床实践,做到从 理论到实践!他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 思维能力,贯彻“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的理念,强调中西并重的思想, 这样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代良医。

在负责临床工作、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黄衍寿积极开展科研与学 术活动:参与研制了“心痛气雾剂”“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与卢丽萍 等主持心衰制剂的研究工作,研制出了药品“保心康”“养心康”,后来转 让给广州市中药一厂,为患者带来福音,为医院创收做出了贡献;开展了 “邪毒内侵致冠心病机制及清热解毒法的干预研究”,为岭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热毒血瘀”病机研究打下基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从20世纪90年 代起带领科室主办“南方中医心血管学术研讨会议”,至今已举办18届,成 为国家的一个品牌,为提高广中医一院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 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在工作室牌匾前留影

有人问:出来工作多久才能成才?邓老曾说要60岁才能成才!黄衍寿 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个人资质各不相同,努力程度各有差异,条 件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一般经过5至10年的磨炼,应该能做到临 床得心应手,独当一面!我衷心希望青年医生们只争朝夕,尽快成为一名 合格医生!”

时值广中医一院成立60周年之际,黄衍寿也对医院发出了衷心的祝愿, 希望广中医一院在医院班子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努力开展新技术、 新项目,极大地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重登昔日的辉煌,再次成为中医界 的领头羊!


采访:张志敏
整理:伍春鹏、张志敏
审阅:黄衍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