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周岱翰,广东汕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 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 1976年调至广州中医学院方药教研室。1978年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 科门诊。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 会会长、《中医肿瘤学杂志》主编、深圳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主任等职。 创立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是中医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曾获卫生 部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 步奖二等奖、南粤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等荣誉。
临床大家 活人无数
周岱翰是中医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1941年,他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 医学世家,受家庭熏陶立志从医,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1966 年毕业后分配至地处基层的广东省泗安医院,开始治疗癌症病人,1976年调 入广州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跟随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黄耀燊学习。 1978年,在国内较早创立肿瘤门诊及肿瘤研究组,后建立大学肿瘤研究室和 附属医院肿瘤科,带领团队发扬中医治癌精髓,提升临床疗效。
▲ 周教授带领弟子查房讨论病情
周岱翰从医任教50余年,学验俱丰。他总结岭南地域癌症病机特点为 “毒发五脏”,提出解毒治癌十法,在学术思想上推崇《伤寒杂病论》辨证 认病思想,拓展肿瘤临床四诊与辨证论治内涵,诠释“以人为本”及“带 瘤生存”理念;首倡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属“火邪”“热毒”论,部分化疗 毒副反应属“湿热”,皆属温病范畴,在肿瘤领域发展温病学说。临证过程 中,践行辨证论治三层次,即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
周岱翰开创肺癌“益气除痰”治疗及药方研究,被同行接受并推广。 治肺癌首重益气除痰、养阴解毒,归纳肺癌病因为“痰、瘀、毒、虚”,关 键病机是“脾虚痰湿”;1985 年,由他研制的国内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 投入生产,此后还获得了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2004年,该药成为 保护品种,至今仍应用于临床。此后研制清金得生片获评广东省“岭南名 方”。治肝癌强调健脾养肝、软坚消癥,研制“参桃软肝丸”惠及广大肝癌 患者;治大肠癌强调“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研制“解毒得生煎”直 肠滴注等创新肿瘤外治法,疗效卓著。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大家,他擅长中 医治疗晚期、难治癌症,取得了良好疗效,活人无数。
1995年,阳江市一女性患者关某罹患宫颈癌,在省城肿瘤医院行放 疗及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2001年出现宫颈癌复发并盆腔播散转移,伴 膀胱阴道瘘、右下肢血栓并坏死、行肾透析,后因病情恶化,先后行右下 肢截肢术、左肾切除术、回肠代膀胱壁造瘘术、横结肠造瘘术等姑息治 疗,无法再做西医疗法。悲观危难之际,她慕名找到周岱翰求治。凭借医 者仁心和病者信心,他全病程不离不弃,坚持中医治疗后该患者病情逐渐 缓解。后来双方分别被获评“南粤楷模”和“文明家庭”,该患者至今生存 已24年,报章、电视探访时,她眼含热泪握着周岱翰的双手,动情地说: “真的非常感谢周教授,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 命!”“不用谢,这是我们医生的分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岱 翰和蔼地回应。
▲ 2017 年,获授“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周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众多晚期癌症病人,很 多都获得了良好疗效,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延长生命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 患者不下百人。
首倡 “带瘤生存”理念
周岱翰潜心临床,精研医术,师古不泥古,在国内首倡中医领域“带 瘤生存”理念。1970年代,中医尚未能建立自己的肿瘤疗效标准,西医界 则采用以“杀灭肿瘤”“治愈率”为主要治疗目标的 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 标准。他在临床上看到许多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症状改善, 痛苦减轻,体重增加,活动能力增加,甚至生存较长时间,但由于肿瘤并 未缩小,按照评价标准则是治疗无效。而有些瘤体评价“有效”的患者, 却因过度治疗反而缩短生存时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岱翰依据中华文化、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参 照古人“带疾终天”“治病留人”成功经验,提出了“带瘤生存”理念。即当邪气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 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倡导“带瘤生存”,更新治癌理念,不以 完全杀灭肿瘤为唯一治疗目标,通过中医药治疗以期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和最长的生存期,维持一个动态的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中和状态,进而 实现“治病留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扶正抑瘤的治疗理念。
为此,周岱翰引领中医肿瘤学科研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制定《中医 肿瘤疗效评定标准》(草案)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他尤其重视中医药对癌 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维护,主持“八 · 五”攻关项目“中医药治 疗非小细胞肺癌”,主持“十 · 五”攻关项目“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临床 研究”显示生存期、生存质量等方面临床受益显著。主持“十一 · 五”科 技支撑计划“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等。相关成 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 部委员,周岱翰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医治癌研究。他秉承中原医经宗 旨,重视运气学说,突出“三因制宜”,结合岭南特有的湿热气候和发病热 点,构建了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中医肿瘤理论学术体系和辨治方法,其中 对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肺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认识与诊疗颇具代表性, 逐步形成具有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岭南医学人文特点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派。2016年广医院一院成立“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工作室”。
教育先行者,引领中医肿瘤学教育。
1982年,周岱翰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肿瘤学”教学,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级大学选修课教材《中医肿瘤学讲义》。2005 年在全国率先 创办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首次将“中医肿瘤学”纳入全国高等院校专业 培养体系,传承创新中医肿瘤学文化。1999年起,周岱翰开始招收中西医 结合(临床)博士后,培养中医肿瘤高层次专门人才。2006 年,周岱翰获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其弟子有的在澳大利亚传 承中医肿瘤学,亦有的在越南开设中医肿瘤治疗科室。2012年周岱翰主编 “十一五”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2016 主编“十二五”教 育部本科教材《中医肿瘤学》,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创立“中医肿瘤卓越 班”及“岱翰”国医班,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24年《中医肿瘤学》课程 率先纳入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必修课程。周岱翰对学生的培养尤其认真 负责。2008年,他拿出自己的出诊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周岱翰优秀 博士论文奖”,共计 40 余万元。此外,还从 2014 年开始资助品学兼优的贫 困生,先后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12名。
弘扬中医肿瘤学术思想,饮誉海内外。
周岱翰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弘扬中医肿瘤学术思想。1979年他成为 内地首位至香港讲中医治癌的中医师,开拓了医院与港、澳、台地区的交 流合作,并积极拓展医院与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学术交流与癌症会诊,将 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传播到了全世界。2003年创办“粤港澳中医肿瘤学术大 会”,至今已成功举办第五届。2005 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杰弗瑞 · 怀 特博士首次来华与周岱翰交流,并开启了延续至今的中美专家合作。至今, 周岱翰的讲学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地区,在全球“圈粉”无数,桃李满天下。
开创中医肿瘤食疗学的先河,推动肿瘤康复和医养结合。
结合岭南地区的“湿”“热”病因,周岱翰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研究岭 南中医特色和抗癌中草药,并基于岭南饮食文化特色、岭南人体质特点, 主张药食结合、辨证施膳以“得胃气”,在我国最早出版肿瘤食疗专书《癌症的中医饮食调养》《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强调因人因病辨证施膳,发扬 “杂合而治”中医食物疗法以辅助弥补药物疗法之不足,拓展了中医肿瘤食 疗学的特色疗效,推动药食结合防治肿瘤。
▲ 2005 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补充和替代医学办公室主任
杰弗瑞 D·怀特博士受周教授邀请,到医院学术交流
倡导人文关怀,治癌必先治心。
临症首倡“医病先医心”,重在帮患者建立信心。
此前,有个病人患了前列腺癌,大小便不通畅,心情烦躁不想治疗。 家属带他前来看病,病人很不情愿,见面就问周岱翰:“你是什么医生?” 他答:“老医生。”接着对方又问:“你是什么大师?”他继续答:“假大师。” 三言两语的轻松调侃,缓解了病人的烦躁。见对方情绪稳定下来,他便一 边问病诊脉,一边开导他:“像汽车加油一样,没油怎么开得了车啊?人不 吃饭就会没命,我开药给你吃,你一定会胃口增加,下回来的时候胖几斤, 就不会这么辛苦了。”第二个月复诊时,病人已经重了七八斤,一进门就给 周岱翰鞠躬,自我检讨上次就诊时的态度言语。
“治病需先从医治心病着手。心里的病根除了,也有助于控制身体上的 病情。”在教导学生时,周教授经常这么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中,周岱翰用行动践行“三满意”:第一让自己满意——对病人要诚心诚意, 诊疗病人要认真负责,对方生命相托,自己也要尽心尽力;第二让病人满 意——病人患病,痛苦彷徨,要让病人尽快减轻痛苦,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让社会满意——遵守医德医风,为病人着想,让医院和社会满意。
2017 年 6 月,周岱翰获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2019 年,国医大师 工作室成立,周岱翰又有了传承中医学术的新舞台。他所创立的岭南中医 肿瘤学术流派,在人才培养、高校教育、标准制定、评价体系构建、新药 研发等方面建树卓著,展现岭南中医魅力,为中医肿瘤学发展做出了突出 贡献。
结语
献身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周岱翰成为公认的 现代中医肿瘤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军人之一。2018年11月,由周岱翰 牵头申办的《中医肿瘤学杂志》成功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创刊批复, 2019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这份双月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医肿瘤专科杂 志,着重反映中医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中医肿瘤 学专业期刊的空白,并经过艰辛努力,纳入国家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老骥伏枥,矢志奋蹄,博学厚德,精诚济世,“80 后”的周岱翰已在医疗、教学、科研上拼搏半个多世纪,本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 学问要不知足”的精神,现在仍坚持在抗癌临床第一线,期望精心培育的 “中医肿瘤学”繁花似锦、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