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陈志雄教授简介
陈志雄,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本校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从事医教研及医院管理工作。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血液内科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血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全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多年来勤奋工作,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度被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为国家级培养人才;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考取国家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获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2007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广州市市管专家;2007年9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称号;2012年10月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医疗高校系统十大医德模范标兵,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是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教授三十余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医教研工作,中医理论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是国内中医血液病知名专家。在急性白血病的分期治疗、补肾解毒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补肾活血内外兼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药治疗各种肿瘤放化疗后人体的消化道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内科消化道疾病、内科疑难杂病、皮肤顽疾、男性不育等方面深有研究,疗效明显,深受患者肯定。长期以来,坚持教师育人、临床科研、著书立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二十余人,现大多数已成为省内外中医血液科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获得省、部、大学、厅局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八项,发表出版论文专著约50余篇(部)。
(二)陈志雄教授历届徒弟
(师徒合影)
蓝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院长,广东省百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岭南名医录血液领域专家。主要从事中药蟾酥抗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对血液病的中西结合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擅长疾病: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贫血、血栓、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移植。
200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起师从陈志雄教授,于2018年结业,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陈志雄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一直在临床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曾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优秀中医青年学者”的美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青年委员会全国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中医内科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副秘书长,全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及肿瘤分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人文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血液病管理委员会常委,广州市肿瘤血液分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蓝海教授也是广东省劳动能力及工伤鉴定委员会血液肿瘤专家,广东省卫计委国家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号评审专家。蓝海教授在学术造诣上也是硕果累累,主持国家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及社会发展项目3项,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核心期刊及SCI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论著2部,参编6部。
陈志练,男,主任医师,为陈志雄教授硕士研究生,现任广东省慢性病管理协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分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
198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不断进取,工作认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在省内知名医院进修血液内科一年多,熟悉国内外相关的最新医学动态,致力于探索内科常见病、血液病及消化内科的新技术、新进展。
擅长治疗感冒咳嗽、胃肠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杂病等。
主持了广东省科技厅《RDP修饰吐温80包裹的复方芎黄鼻腔给药脑靶向脂质体的临床前研究》、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活髓片与活髓膏内外合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机理研究》科研课题,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辩证论治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清毒饮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内服中医膏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外、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SCI《Cyclovirobuxine D Brain-Targeted Liposomes Improv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Anti-Oxidant Stress and Activating Autophagy》及《Comparison of the Ways in Which Nitidine Chloride and Bufalin Induc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Hematological Tumor Cells》及《基于汉唐方剂考据黄芩、黄连、黄柏之药用》、《12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点分析》、《急性白血病82例的中医辩证分型与疗效探讨》、《清毒饮养正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疗效观察》等。参与《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等论著的编写。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的教学工作。
罗曼,女,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尤其擅长淋巴瘤、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殖性肿瘤及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疗行业中医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曾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学习淋巴瘤、骨髓瘤诊疗技术。
一直以骨髓瘤的中西医防治为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论文多篇,并参与著作《陈志雄中医与临床》编撰,参加国内会议交流多次。
刘增慧,女,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尤其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及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免疫缺陷与感染防治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血液病分会出凝血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1年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及CAR-T细胞治疗技术。
于2023年4月破格遴选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学研究一直坚持以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为方向,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课题1项。此外,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等课题。目前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7 年参与的“采用减毒单倍体移植新方案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障的应用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2020-2021年度获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黎耀和,男,主治医师,中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志雄教授,对于各类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一定经验。主要研究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对运用具有岭南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诊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种贫血性疾病等均有一定经验。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工作组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进修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获得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访问学者奖励工程“优秀进修医师”、“优秀进修学员” 称号、“最佳进修医师”称号。
科学研究一直坚持以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为方向,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8篇,参与课题2项,主持课题1项。跟随陈志雄教授参与完成973计划项目课题“脾不统血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脾论治的疗效机制及规律”。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增殖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