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周年庆

徐志伟

(一)徐志伟教授简介

徐志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重点研究室负责人。

从事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五十年,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中医情志病因理论、肝肾藏象理论以及调肝补肾治法理论的研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脾胃消化病等多种内科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病,以及失眠等情志病,临床治疗重视五脏同调,身心同治,根据不同体质及亚健康状态等进行预防与治疗。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第五届、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荣获首届“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奖。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10余部。

(二)徐志伟教授历届徒弟

(左起罗川晋、许仕杰、黄水清、徐志伟、敖海清、朱艳芳、吴皓萌、文艺)


第一届院内“师带徒”

许仕杰:副研究员,副教授,医学博士,创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社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生物医药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委。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学创新奖1项(前3名)、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前3名)、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前3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工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先进管理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突出贡献奖。副主编学术专著编写6本,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

擅长病种:功能性胃肠病、慢性便秘、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脾胃调护等。


第一届院内“师带徒”

罗川晋: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八批中国(广东)援加纳医疗队员,第九届羊城好医生,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弟子。 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医师分会委员。

擅长病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擅长汇通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急性心梗、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病证。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周六下午。


第一届院内“师带徒”

文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徐志伟教授、刘凤斌教授,入选医院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育项目“青优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微生态医师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

擅长病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胃肠疾病及亚健康疾病的调理。


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

吴皓: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团队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胃肠病症状重叠生物节律机制研究团队PI。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以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课题10余项。主编及副主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参获软件著作权1项,获新型实用专利授权2。

擅长病种: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等。


本院博士及研究生弟子

黄水清: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养生学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师承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专家刘茂才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徐志伟教授。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常务理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江苏省等省科技项目及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2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等奖和3等奖各1项。

擅长病种:利用中医综合疗法防治高血压、睡眠障碍、糖尿病、脾胃病等疾病,并在养生保健及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敖海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广东省高等院校第七批“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分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身心医学分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中医心理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委。长期致力于情志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90余篇。

擅长病种: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皮炎、湿疹等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


朱艳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病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外感病及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