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某,女,62岁,因四肢震颤3年余,加重伴头晕心悸1月于2009年初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就诊前在香港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三年,服西药治疗,血压控制好,下肢震颤有减轻,但双手仍抖动明显,并出现周身不适,疲乏、头晕、心悸,活动后加重,经常上腹胀痛,嗳气,口干口苦,失眠,纳差,小便正常,大便干结难解。症状逐渐加重,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望其面色萎黄,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尺脉沉弱。
患者帕金森综合征及高血压病诊断明确,服西药后血压控制较好,肢体震颤减轻,但出现周身不适、疲乏、头晕、失眠,纳差等症,辨证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之证,治以健脾补心,养血熄风。方以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茯苓、北芪、木香、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当归、石斛、麦冬)。并嘱续服盐酸苯海索、美多巴、代文、拜阿司匹林等西药。
复诊时患者诉服药后心悸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好转,睡眠改善,肢体震颤亦较前减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予原方加龟板、春砂仁续服,西药同前。此后患者定期复诊,病情逐渐好转,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至今已坚持了四年多,目前肢体震颤已基本消失,血压稳定,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案语:本病案充分体现了陈老临证时坚持“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的诊疗风格。西药取效快,例如降压药能比较满意地控制血压达到治疗目的,但用药后患者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症状、疲乏等,这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常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中医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与西药联合应用,还常常有很好的协同治疗作用。本患者配合中药治疗后,不仅其他症状明显好转,肢体震颤亦较单纯服用西药时明显改善,并逐渐缓解。实践也证明:中药可减少,甚至缓解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开关现象”,中西医优势互补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