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女,32岁。因“反复发热3年”于2010年12月7日来诊。自诉3年前在外院开颅行脑膜瘤切除术,之后3年来经常感冒,感冒愈后一般会低热,在当地医院曾做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常规、肿瘤全套、胸片、超声心电图风湿免疫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抗炎退热等处理后,约5-7天后热退。类似情况每月至少1次,多番求治未果。来诊时诉低热,自觉头晕乏力,纳眠一般,二便调。查体:T37.5℃,P95次/分,神疲力乏,面色咣白,咽无充血,双扁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舌体稍胖大,边有齿印,质淡,苔白稍厚,脉弱。
患者反复发热,三年来四处求医问药,做过诸多检查,查不到发热原因,只能对症治疗,效果自然欠理想。陈老参四诊资料,辨病属内伤发热范畴,证属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治疗大法。以补中益气汤七剂加减,方药如下:
党参30g 当归15g 甘草5g
黄芪15g 陈皮10g 白术10g
升麻10g 白薇10g 银柴胡15g
丹皮10g 地骨皮15g
嘱停所有西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二诊2010-12-15:诉服药2剂后热退,至今无发热,自觉头晕乏力好转,并诉眠差。舌脉同前。考虑药已对症,效不更方,继予上方七剂。
三诊2010-12-22:诉本周无感冒及发热,睡眠有少许改善,但近一周觉疲乏加重。舌稍大,边齿印,苔白厚,脉弱。考虑有湿困脾胃之象,故加用薏苡仁等健脾化湿,共七剂,方详如下:
党参20g 当归15g 炙甘草5g
黄芪15g 陈皮10g 白术10g
柴胡15g 升麻10g 绵茵陈30g
苍术10g 白薇10g 薏苡仁30g
四诊2011-1-13:诉三周来无感冒及发热,头晕乏力也有所好转,唯因事务繁忙,睡眠仍不理想。舌体稍胖大,边有齿印,质淡红,苔白稍厚,脉缓。继予上方加减治疗,伍用酸枣仁、夜交藤安神助睡眠,共14剂,方详如下:
党参30g 当归15g 炙甘草5g
黄芪15g 陈皮5g 白术10g
柴胡15g 升麻10g 夜交藤30g
白芍10g 酸枣仁20g
五诊2011-4-12:诉上次来诊至今,一直无感冒及发热,睡眠质量亦有改善,其中今年3月至今未再服中药。因近来事务繁忙,昨天觉低热感(实测体温36.8℃),今晨晨起大便烂,伴疲乏感,末次月经量多,并有血块。舌体稍胖大,边有齿印,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考虑症状又有反复,辨证同前,继予补中益气汤为基方加减治疗。方详如下:
党参30g 当归15g 炙甘草5g
黄芪15g 陈皮10g 三七片10g
升麻10g 苍术10g 银柴胡15g
白术10g 地骨皮15g
其后随访诸症均有改善。
案语:陈老分析,患者开颅术后元气大伤,气虚外围不固,营卫失和,故易受风邪侵袭。加之每每感冒时便予抗炎退热药,汗出过多而致气虚更甚。虽外感之时有风邪在表,但究其本,乃中气不足故也。故见反复低热、头晕疲乏,而且每于事务繁忙时症状加重,舌脉均为中气不足之证。恰如李杲所言:“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治疗应遵循《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的治疗原则,始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甘温除热以治其本,随证加用清虚热、化湿滞之品以治其标,患者服药后效果斐然。若见发热而投苦寒清热或辛温发汗之剂,则徒伤脾胃,令气虚益甚。本案体现了陈老“先中后西”的诊疗思路,患者脑膜瘤术后三年,期间反复感冒低热,多方求治未果,属疑难之证,陈老以纯中医方式,辨证施治,解患者所苦。可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方法得当,效如桴鼓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