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心得
蓝海
陈老师在处理血液病发热喜用小柴胡汤,他时常讲起柴胡类方,师徒讨论间,促使我翻阅相关资料,温故而知新:
一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代表方,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之功效。
临床应用:
1. 感冒后顽固性咳嗽,证属郁火咳嗽。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火咳嗽。清热解郁,顺气止咳。郁火咳嗽表现为:久咳不愈(多为1个月以上),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咯痰清稀或泡沫样,可伴有发热或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口干口苦、心烦欲呕、汗出、气促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数。《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主宣降,肝主疏泄,三焦主气机水火之升降,而肺的升降又要靠肝的疏泄和三焦的升降来调节,肝胆互为表里,胆与三焦同属少阳,共司相火,若外邪客于少阳,致气机郁遏,相火不得泄越,郁化邪火上逆于肺,则致咳嗽。故郁火咳嗽的病机为气机郁遏,肺气失宣。此类咳嗽病程大多较长甚至迁延数月,一般的宣肺止咳化痰之剂及抗生素均难取效,而当以调畅气机、清解三焦郁火、温肺散寒为法。陈老师治疗久咳不愈之患者,门诊常用此方。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蚀之功用。方中柴胡、黄芩疏畅气机,解郁散火;半夏、生姜或干姜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甘草能缓肝之急,缓和药性,而又有祛痰止咳之功效,共奏和解少阳、解郁散火,宣肺止咳之功。加枳壳以助柴胡、黄芩宣畅气机而清解郁火;加杏仁、百部降肺气,更助柴胡降蚀升清,使痰液下行;细辛、干姜、半夏温化清稀泡沫之寒痰,又助通调水道,再加五味子酸敛,防干姜、细辛之辛散,收敛井举,共同发挥温肺化痰敛肺止咳之功。一般患者去党参、大枣;老年体虚者党参可用至20~ 30g,痰热者重用黄芩至20g,酌加浙贝母10g、知母10g、地骨皮20g。
2.失眠
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都是方剂学中的“和解剂”,但前者称为和解少阳,后者为和解脾胃(肠胃)。小柴胡汤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连、干姜,加柴胡、生姜而成。去干姜加生姜是为了加强止呕作用。柴胡除了清疏少阳作用外,柴胡加入半夏泻心汤又有“引经”的意义,引入少阳,使和解肠胃之剂变成和解肝胆脾胃之方。半夏泻心汤是和解肠胃寒热虚实,而小柴胡汤是和解肝胆脾胃寒热虚实。“柴胡四证(症)”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主治的典型病证,其病变部位不仅在胆,己涉脾胃。柴胡四症恰恰是肝胆脾胃不和的具体表现。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治理论,失眠可以从少阳论治,若少阳枢机不利,则可影响阴阳气血失和,具体表现为少阳胆热可以循经上扰心神而致不寐。因此,治疗少阳失眠可从少阳下乎。特别是处于围绝经期的失眠患者,血压波动明显,而每天深夜12点-1点醒后不能再次入睡,说明在发作时间上有规律性,符合“休作有时”、“发作有时”故以小柴胡汤调畅情志、调理气血;又《金匮要略》指出“虚劳虚烦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可与小柴胡汤合用以缓解失眠。
二 柴胡类方
柴胡汤类方共有7方,其中应以小柴胡汤为代表。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邪热的主方。以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脉弦、舌苔白滑为主证。若在此基础上,兼太阳之表不解,而发热恶寒,四肢关节烦疼,呕而心下支结者则用柴胡桂枝汤;兼阳明腑实,大便秘结,心下急,呕不止的,则用大柴胡汤;若但发潮热,而又胃气不和者,则用柴胡加芒硝汤;若兼见太阴里寒,气化不行而见口渴不呕,小便不利,胸胸满微结,但头汗出等证,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若兼见谵语烦躁,惊恐不安,小便不利,周身困重,难以转侧等证者则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因阳气内郁,肝胆疏泄不行,而见手足厥冷,胸胁苦满,心下痞塞,下利后重等证,则用四逆散。
柴胡汤类方剂,其组方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法夏、生姜、大枣、炙草所组成,若与桂枝汤同用取其剂量则成柴胡桂枝汤;兼与小承气加减化裁则成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取三分之一剂量再加芒硝则成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减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加桂枝、干姜、牡蛎、栝蒌根即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若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则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参、夏、姜、芩加入枳实,芍药则为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的四逆散。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久被广大医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