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心得
罗曼
病房内收治一名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肝脏受损,黄疸明显,陈老师查看患者后,予以使用茵陈蒿汤治疗,使用3天后,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见识到茵陈蒿汤如此强的退黄功效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茵陈蒿汤进行了学习:
茵陈蒿汤首载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文236条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原文260条载: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金匮要略》又将其用于治疗谷疸,“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原方组成为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自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又有众多化裁。历代治疗湿热黄疸者皆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化裁,也为后世治疗湿热黄疸规范了“清”和“利”的基本大法,尤其是对茵陈的应用,几乎历代均以其作为治疗黄疸的首选药物,以至于无论湿热抑或寒湿发黄均用茵陈,为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
2.1化学成分: 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1)黄酮类: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栀子素等。2)有机酸:如茵陈香豆素A、B,脱氧茵陈香豆素等。3)蒽醌类: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4)萜苷类:如去羟栀子苷,栀子甙等。5)鞣质类:如儿茶素葡萄糖苷等。
2.2煎煮方法 关于茵陈蒿汤的煎煮方法,《伤寒论》记载: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3药理作用
2.3.1促进胆红素代谢 茵陈蒿汤和熊脱氧胆酸合用,可使异硫氢酸萘酯胆汁瘀积大鼠的胆汁流量恢复至接近正常。临床研究显示对于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引流+茵陈蒿汤联合运用其退黄率显著高于单纯胆道引流。
2.3.2抗肝损伤 茵陈蒿的主要成分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及组织中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的含量。
2.3.3抑制肝细胞凋亡
2.3.4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
2.3.5其它药理作用 茵陈蒿汤还具有使急性胰腺炎时大鼠的胰腺细胞总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流动性恢复至接近正常,降低该模型外周及门脉血内毒素含量;降低高血脂小鼠模型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恤1;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模型小鼠、大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耐量减退,降低口服葡萄糖实验后2h血糖;改善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及抗炎镇痛等作用。
近二千年来,茵陈蒿汤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黄疸性疾病,其主要药理作用为促进胆红素代谢、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HSC活化和胶原合成等等,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作用的多环节、多途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