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对本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普查时发现病例3,黄某,男,54岁,诉左眼视力丧失1年余,曾于本地大医院药物治疗1年,无效,亦未确诊玻璃体出血原因。自觉头晕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眼部检查,视力左眼手动/眼前,右眼0.9。
双眼散瞳眼底检查:左眼玻璃体全部陈旧出血,眼底未能看进,右眼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网膜下可见边缘清楚黄白色点状玻璃膜疣沉积,呈中等数量散在分布于黄斑区及其周围。FFA检查沉积物为透见荧光,少量呈荧光染色。诊断为左眼老年性黄斑变性,陈旧性玻璃体出血,右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期。
辩证:气滞血瘀、脾失健运。
治法:行气活血,益气养阴,助以软坚散血。
方药:五灵脂、生蒲黄、白芨、女贞子、旱莲草、党参、灵芝末、茯苓、田七末、昆布、海藻、海螵蛸、浙贝母。
本病例左眼病情重,收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按前述方法加减应用外,为使积血加快吸收,曾配合应用中药制剂丹参注射液、血栓通(田七制剂)静脉滴注交替应用。10次一疗程,每疗程间停药一周。在治疗过程中曾因视网膜水肿较重,选加薏苡仁、猪苓、车前子、益母草、泽泻,以加强利水消肿;亦曾因积血吸收缓慢,酌加温行通窍药如当归、川芎、桂枝、炮姜以促进积血吸收,但未使用过碘制剂、酶制剂和胞磷胆碱制剂。
本病例按上述方法加减应用,前后共5个月,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可见黄斑区遗留典型的盘状疤痕组织,视力由手动/眼前增进至0.02。在本病例以后的治疗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左眼视力,我们采取中西结合方法,左眼进行后巩膜黄斑区兜带术,以求通过减轻盘状疤痕组织对黄斑部的牵引,改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营养。手术后视力增进至0.1;以益气血、补肝肾、软坚散结为治则,继续使用中药治疗,目的是防止病变进一步扩大,争取保存一定视力。本病例曾跟踪观察3年,左眼视力保持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