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华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关国华教授认为中医药学虽然重视整体辨证,但是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认识眼局部表现,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出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眼局部表现按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归纳,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1、中医辨证论治老年性黄斑变性

1)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辨证规律

老年性黄斑变性一病在历代中医眼科文献中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归属于“视瞻昏渺”,“暴盲”等证中。该病致盲率高,眼底损害错综复杂,至今未能找到阻止其病程发展的疗法。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的发病规律与辨证论治规律,关国华教授通过运用现代医学手段,以整体宏观辨证与眼底病变微观辨证相结合了解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变全过程中不同病变时期的辨证规律,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脾气虚是本病早期即玻璃膜疣期发病的主要因素,当病程发展进入中后期眼底表现为渗出性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或疤痕形成则为血瘀,痰湿等症候逐渐出现并增多,因此认为该病主要由脾气虚导致。随着病程进展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局面,是该病病性反复发作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

2)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型和湿性型(渗出性病变)。然在我国95%以上的病例均为渗出性病变型者,后者,其病变过程分为早期玻璃膜疣期和中、后期浆液性渗出和出血性渗出期,临证时可根据各期的辨证规律进行论治。

1、玻璃膜疣期的治疗

临床特点:眼底镜下可见黄斑区玻璃膜疣沉积、色素增殖、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无其它原因的视力轻度减退,患者年龄还应该在45岁以上者;患者或有年老气衰、痰浊内蕴之证候。

治法:补气健脾、利湿化浊。

方药:党参首乌葛根各20克,升麻7克,灵芝未3克,茯苓18克,黄芪白芍丹参各15克,石葛蒲12克,炙甘草6克。

方解:本方以益气聪明汤为基本方以补中益气,升阳、畅通血脉,加用灵芝末健脾、抗衰老;丹参活血防血之瘀结;石菖蒲升清降浊、利湿,加用茯苓共起利湿化浊之效;首乌取其滋肝肾、和营养阴,因气之不足,每易生化不足,致阴血亏损。

玻璃膜疣期的临床治疗价值:玻璃膜疣沉积是本病病变之早期,其对眼组织损害的积累危险度12个月为4%24个月为10%36个月为17%,亦即发病开始,经过357年多数病例即进入渗出性病变期,因此本期的治疗价值是稳定并减轻原有玻璃膜疣的沉积,以延缓和阻止其向渗出性病变过程的发展,一般每日或隔日一剂,3个月为一疗程亦可将方药制成片剂,每日分2次服用。

2、渗出性病变期的治疗

临床特点:可分两种证型进行论治:

1)黄斑区表现为浆液性渗出者。

临床特点:眼底镜下该区组织污秽、视网膜水肿、网膜下可见灰白色团块状渗出物,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力中度以上受损,多数患者除表现为脾气虚衰外,痰湿、血瘀等实证症候逐渐增多。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方药:陈皮7克,法夏10克,茯苓18克,车前子、白术、渐貝母、海螵蛸各12克,党参、丹参各15克,炙甘草5克。

方解:本方系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若水肿明显者可加苡仁,泽泻;水肿消退而渗出物吸收缓慢者可用昆布、海蛤壳、瓦楞子以软坚散结。

2)黄斑区表现为出血者

临床特点:眼底镜下黄斑区水肿,团块状渗出物与出血同时存在,病情重者病变范围可有4~6个乳头盘径大小;患眼视力遭受严重损害,临证病例以痰湿、血瘀等实证症候为多,但其本身是因虚而起,故应是本虚标实之证。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止血。

方药:女贞子、早莲草、生蒲黄、黄精、白芨各12克,葛根、党参各20克,五灵脂10克,首乌15克,茯苓18克,灵芝末3克。

方解:方中二至丸用治阴虚火旺出血证,佐以黄精、首乌加强滋阴之力,以养阴止血。党参、茯苓、灵芝、健脾益气用以补气摄血,且灵芝有抗衰老之力,茯苓利湿化痰。失笑散用以化瘀止血,加用白芨止血不留瘀,葛根用作升提,使药力能达眼部。全方共用有益气养阴,化瘀止血之效。临证时根据气虚、阴虚、孰轻重,稍作加减。出血稳定,而吸收缓慢者可逐渐加入活血药茺蔚子、泽兰、丹参、郁金和软坚散结药昆布、海藻(祛甘草),淅贝母、海螵蛸、瓦楞子等。

临床上少数病例,黄斑区呈急性出血并大量积血流入玻璃体内,患眼视力完全丧失,此类患者属暴肓范畴,其病因病机治法与上述相同,但应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除养阴、补气、化瘀止血治法外,病之早期要配合凉血止血药仙鹤草、紫珠草、生地之应用。出血稳定或吸收较慢者可逐渐选加活血药茺蔚子、泽兰、丹参、田七和软坚散结药。

渗出性病变期之治疗价值:

病变进入此期,病情迅猛,眼底反复渗出、出血、视力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此期治疗在於尽快终止渗出和出血病变之继续进行,对已沉积在眼底之渗出物及积血需尽快吸收,并应尽力减少和终止渗出性和出血性病变之反复发生,使患眼视力挽回到最高水平。

3)慎用活血化瘀药防止再出血

老年性黄斑变性由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导致黄斑区反复出血,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则为瘀,针对视网膜出血者其治法应以早期宁血,中期活血止血,后期祛瘀散结为原则,早期可以选用仙鹤草紫珠草旱莲草白芨之品;中期可选用丹参茜草根三七泽兰;后期出血吸收缓慢者可使用浙贝鱼古海藻夏枯草等以促进积血吸收。另外在治疗出血过程中要注意合并使用补气,摄血,养阴止血和祛瘀止血药,诸法合用,标本兼治,但不宜峻用三棱莪术破瘀之品以免发生再出血。

2、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

1)高度近视的辨证论治规律

高度近视是以屈光度不断加深、眼轴逐渐延长、眼内容物和视网膜脉络膜进行性损害使视功能障碍为特征,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肝肾同源,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肌肉。因此,高度近视的各种病理损害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2)高度近视的治疗

根据对高度近视的辨证认识,治疗上以补肝肾益精血为根本,辅以健脾益气之法,以减轻屈光度的加深和眼底组织的进一步损害。青少年患者以定志丸合归脾丸加减治疗,药用党参、黄芪、远志、石菖蒲、茯苓、女贞子、当归、秦艽、丹参、白芍、珍珠粉,以健脾益气、安神定志为主,兼以補益肝肾、养血通络;眼底损害明显者以益气聪明汤合驻景丸加减治疗,药用党参、黄芪、柴胡、白芍、女贞子、楮实子、杞子、首乌、黄精、白术、甘草,以補肝肾、益精血为主,兼以健脾益气。有眼底出血者加三七,棕榈炭以止血,但自始自终不宜使用过强的活血化瘀药,以免发生再出血。以上方药可3个月为一疗程,每日或隔日一剂亦可制成药片每日分2次服用。

2)后巩膜加固术能有效防止高度近视发展

尽管激光治疗近视眼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进行性发展仍然未能有确切疗法,关国华教授参阅国外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提出使用中药合并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尤其是病变发展迅速的青少年高度近视,经过临床治疗观察具有明显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从防治的角度看儿童期是后巩膜加固术的最佳年龄。关教授还提出防治近视眼新观念,即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要进行高度近视危险因素预测,通过了解家族史,近视发展史,眼底损害程度,眼压及巩膜硬度的数据使高度近视患者在未进入-6.00度之前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防治。

二、不断创新,探索中西医结合

1、确立以辨病论治为主体的临床眼科模式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瑰宝,在继承与发扬、发掘与提高、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临床运用中,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关国华教授主张确立以辨病论治为主体的临床眼科模式,是实现中医眼科现代化的重要途经,要使中医眼科辨病有长足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诊断工具,用于疾病的诊断与研究,通过微观检查所见来充实和发展传统中医眼科的辨证论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临床实践,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科研指导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张中医辨病应吸收先进的理化检查方法,延长和拓宽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分析认识观察到的新内容,从中医角度揭示贯穿于疾病始终的内在规律,探求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全身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提高用药准确性。

2、古方新用

关国华教授认为眼底病应在辨病的基楚上分期论治,二陈汤是用于治疗多种眼底病的方药,适用于渗出性眼底病陈旧性眼底出血,眼球后肿物等皆因痰瘀所致之眼病。用二陈汤加味治疗由于痰湿,瘀血,湿热停留眼内而引起的一切积聚不散之症,可配合昆布,海藻,乌贼骨以加强散结之力,若眼底病变早期渗出性炎症伴视网膜水肿者,可与泽泻苡仁车前子合用以加强利水消肿,或与茺蔚子泽兰等活血药合用以加强祛瘀作用。

(刘求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