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0日

膝骨关节炎(简称KOA)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关节病,属于中医学“骨痹”、“痹证”范畴,一般认为与局部软骨变性和应力异常有关。目前,西医以非甾体类药物消炎止痛为主,而中医药治疗KOA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很多学者在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笔者现综述如下。

1、在体实验

动物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KOA主要是调节各生长因子水平,改善软骨细胞功能,促进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延缓关节与软骨的退变。马氏等用熟地黄、黄芪、当归、白芍、薏苡仁、秦艽、苍术、黄柏、三七、甘草组成的逐痹汤能提高KOA动物模型SOD活性,降低血LPO含量,从而延缓软骨退变。石氏等实验显示,柔肝润筋、益肾壮骨中药可延缓软骨退变,降低软骨胶原酶含量,抑制炎症及滑膜释放白细胞介素1。汪氏等实验表明,KOA早、中期,益肾方可轻度下调关节软骨IL-1β、iNOS的基因表达,对IL-6有轻度上调作用;健脾方和柔肝方可下调IL-1β、iNOS的基因表达。毛氏等发现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可以改善实验KOA兔骨内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抑制滑膜组织中NO的过度产生,降低软骨中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活性,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的活性, 提高关节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从而达到保护关节软骨、抗关节软骨退变的目的。

冯氏等观察补肾活血方作用于实验性家兔的KOA模型,可减轻病理性软骨蛋白多糖分解,对胶原蛋白代谢影响较小,并认为对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有明确的拮抗作用。高氏等观察纯补肾中药与活血中药对兔KOA模型的软骨及滑膜的影响,6周后活血组的滑膜损伤程度较补肾组低(P<0.05),而10周后补肾组的软骨破坏较活血组为轻(P<0.05); 认为骨关节炎发病初期活血中药治疗作用较佳,随着病程进展,则是补肾中药治疗作用占优势。黄氏等研究表明,活血止痛汤可以降低早期KOA血淤状态下的全血粘度,甚至低于正常(P<0.05)。万氏等认为黑虎丹能减少晚期KOA软骨细胞的凋亡,并维持KOA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王氏等认为,参麦注射液能减缓关节软骨胶原的丢失,增加胶原纤维的含量。郭氏等发现壮筋活血汤可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基质, 并阻止软骨中胶原类型由正常的Ⅱ型向Ⅰ型转变,同时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代谢,而对基质分解代谢的抑制作用较弱。王氏等将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通过结扎股静脉及臀下静脉造成KOA模型,观察中药对KOA的治疗作用,分别于造模前后及治疗后(C组在开窗前)作膝旁骨内压测定。结果显示,结扎静脉后骨内压立即升高(P<0.01),治疗后A组变化不显著(P>0.05),B、C组骨内压均下降显著(P<0.05),C组开窗前与取材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手术结扎静脉能有效造成骨内持续高压,益气、活血、化湿中药能有效降低骨内高压,减轻关节症状,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褚氏等动物实验证实,关节Ⅰ号方的消炎消肿作用明显优于壮骨关节丸,能提高模型兔关节滑膜cAMP、关节软骨氨基多糖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7种氨基酸的含量, 与两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关节Ⅰ号方能促进KOA早期基质合成代谢和软骨修复。陈氏等研究表明,化痰软坚片各剂量组对家兔局部疼痛刺激反应、步态、畸形改变等均有显著影响,能促进关节活动好转,改善骨性关节炎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故认为化痰软坚片对KO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离体实验

近年来,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不断提高与成熟,不少学者运用体外软骨细胞培养来研究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理。冯氏等观察认为,补肾方和柔肝方含药血清均可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DNA、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晏氏等实验表明,8%的川芎嗪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4%~16%的川芎嗪对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沈氏等实验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降低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活性,提示其为丹参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理之一。魏氏等实验显示,消痹灵有抑制IL-1的作用, 降低了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的合成,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可对抗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降解,从而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促进软骨修复。

3、小结和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KOA的确切疗效从实验研究角度上有很大进展,各家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观测指标为中医药治疗K0A提供了客观依据。如从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阐明其治疗机理, 使中医临床与现代KOA病因学充分结合,揭示了中医药疗法在KOA治疗过程中客观的内在规律,但大多只是验证方药的治疗作用,而对发病机制阐述不足。从相关实验研究文献来分析,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改善退变过程中软骨的组成及代谢;改善骨内微循环障碍;抑制氧自由基损伤;抑制NO;抑制滑膜炎症;调节异常的细胞因子, 下调性激素水平;抑制软骨细胞调亡。但目前实验研究深度和广度仍不够。一些生长因子(IGF-1、IGF-2等)在KO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研究中药对他们影响的文献报道不多。今后在中药治疗作用机理上的研究应当结合最新的科学成果,如基因学、蛋白组学等,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药治疗机理的认识,指导临床用药。

(黄枫,原文载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8月第12卷第8期)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