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枫治疗腰椎疾病经验介绍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0日

黄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接受了系统的中医教育,同时深受何竹林、蔡荣等近代岭南骨伤科名家学术思想的熏陶,其后,又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名老中医陈基长教授为师,成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跟师深造,掌握了岭南骨伤科的临证精髓[1-3],更结合自身长期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实践,在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等腰椎疾病的非手术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强调“治病求因,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腰椎疾病的诊疗特点介绍如下。

1、注重辨证求因治本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四肢,主四肢肌肉。腰椎的慢性筋骨疾病最易损伤机体气血,病程较长,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日久则损及脾肾。黄枫教授认为,劳损和外邪侵袭是腰椎疾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是主要病机,腰椎疾病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密切。对腰椎疾病的辨证重视查找病因,强调以脾肾为本,标本兼顾的辨证施治理念。

2、筋骨并重,巧劲手法松解软组织

黄枫教授重视理伤整脊手法在腰椎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在陈基长教授岭南骨伤整脊手法的基础上,提出中医骨伤的正骨、理筋手法不能单纯依赖蛮力,强调治疗腰椎疾病时应以轻柔手法,还要注意巧劲、韧劲的运用。黄枫教授指出“筋出槽,骨错缝”是腰椎疾病疼痛的重要病因。在治疗上要先调筋后整骨,从而使骨正筋自顺。若整脊手法运用得当,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纠正小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调整脊柱背部肌肉肌力平衡,松解肌肉的紧张、痉挛,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此种手法主要是在门诊中应用,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不利索的患者,黄枫教授常亲自进行手法操作治疗,效果明显。

2.1理伤整脊手法

在获得明确诊断后,进行理伤整背。第 1 步,俯卧㨰腰:嘱患者俯卧,双手轴向拿捏双侧腰肌,轴㨰3 min,使腰肌放松。第 2 步,侧卧斜扳:嘱患者侧卧体位于操作床之上,面部朝于外面,腰椎的患侧位居于上方,身体尽量抵近于床的边缘而躺卧,健侧下肢置于下方,使下方肢体尽量处于完全伸直的放松状态,腰部患侧下肢居于健侧肢体的上方,上方的下肢处于屈膝屈髋状态。在操作之前与患者进行言语交流,从而令其心情及肌肉均处于放松状态。医者双肘部分别置于患者上方的肩部及髋部。一肘部顶住患者肩膀,同时手部按压于患者肩部;另一肘部压住患者髋部,同时以该侧拇指抵住患者腰部痛点。在连续数次小幅度轻手法摇摆动作之后,瞬间快速双肘同时朝相反方向推扳。在操作过程中,医者及患者均感觉到患侧腰部出现一声弹响,嵌顿关节囊复位,腰部可以活动,不疼痛且可以旋转,痉挛及疼痛得到缓解。

2.2注意事项

在施行手法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及体查,分析病情。在临床中发现,此类患者多有腰部劳累史,如久坐或搬过重物,常见于20~40 岁女性,形态肥胖,平时少锻炼;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椎体小关节结构发育异常而时常有嵌顿。进行检查时要细看椎旁肌肉的紧张度、活动度,细问下肢有无放射样疼痛,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 X 线摄片排除腰椎峡部裂,或 CT 检查排除椎管内压迫或椎体占位性病变等,才可以施行手法。

黄枫教授指出,岭南人体格瘦小,手法整复不需运用类似北派讲究力度的重手法,主要以通过“稳、准、轻、巧”的手法进行理伤。临证时常是在谈笑间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时快速实施巧劲完成手法操作。不依赖蛮力、善用巧劲的手法特点,能让身材相对偏小的岭南医者即使在中年体力渐减以后还能继续发挥其宝贵临床经验的法宝,是岭南骨伤科的特色之一。

3、动静结合功能锻炼

基于“筋能束骨”理论,黄枫教授重视腰椎动静结合的功能锻炼,认为腰椎疾病的预防与腰椎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通过自我功能锻炼可以重新建立腰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腰椎周围的肌肉张力,有利于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结构。主动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修复,也是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根据病情,常鼓励年轻患者多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影像检查排除脊柱椎体骨桥形成等禁忌情况下,强调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同步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如拱桥式、飞燕式的锻炼方式,加强恢复腰背肌力量的平衡锻炼,从而最终达到维持腰椎稳定性的目的。除腰背肌功能锻炼外,还强调拮抗肌与四肢肌肉的功能锻炼,认为只有保持腰背肌与拮抗肌相互平衡才能维持腰椎的稳定,减轻腰椎负荷,加强对脊柱的保护。

4、用药兼顾先后天

黄枫教授治疗腰椎的慢性筋骨疾病注重先后天并调,认为大多数腰椎慢性退行性疾病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脾肾不足,在标为气机阻滞或气滞血瘀或湿邪内阻,故主张调理脾肾及祛瘀、祛湿通络并举的治法。常将其经验方脊术汤辨证加减运用。

脊术汤由狗脊、白术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而成。该方由狗脊、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等药组成。方中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健脾益气和血,调和营卫,祛痹通络,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以脾肾不足为主证者。《神农本草经》 载:“狗脊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黄枫教授认为,狗脊性温,具有强腰膝、祛风湿、固肾气的作用,对肾气不足所致的腰痛、脊柱强直、屈伸不利具有较好效果;白术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良药,对出现食少、自汗等症状的老年性腰椎疼痛脾虚证效果较好。将狗脊与白术作为药对应用于治疗老年性慢性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达到脾肾兼顾、先后天并调的目的。

若见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者,重用黄芪健脾补气,加当归、鸡血藤补血和血;若肢体麻木,伴畏寒肢冷,少气乏力,重用桂枝,加附子温阳通脉;若见口干,并有气阴虚者,加生地黄、石斛滋阴润燥;若见肢体拘紧挛急明显者,重用白芍,加木瓜柔筋缓急;若肢体疼痛显著者,加怀牛膝、延胡索、两面针通络止痛;若兼有血瘀者加用三七、丹参及桃仁活血化瘀;若病变部位在上、以颈部为主者,酌加桑枝为药引;若病变部位在下、以腰部为主者,酌加续断为药引。

5、病案举例

患者,女,60 岁,因腰痛 1 年,加重并右下肢麻木 3 月余就诊。自诉 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3 个月前加重,右下肢麻木,行走时加重,平卧时缓解。查体:腰肌紧,腰突浅,椎旁(+),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 60°(+),小腿外侧麻痹,足底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腰椎 MRI 检查显示:L4~5 椎间盘向后方突出;腰椎退行性变,L4 椎体失稳。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病,脾肾亏虚夹湿证。处方:狗脊、白术、怀牛膝、丹参、续断各 15 g,延胡索、黄芪、薏苡仁、白扁豆各 20 g,桂枝、甘草各 10 g。共 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同时,给予腰部理疗,每天 1 次,治疗7 d 为 1 个疗程。

二诊:患者服药及理疗治疗 1 周后,腰部轻压痛、下肢仍麻木,腰部活动部分受限。舌淡白、苔薄白,脉弦。处方:狗脊、白术、怀牛膝、丹参、续断、桑寄生各 15 g,延胡索、黄芪各 20 g,桂枝、甘草各 10 g。共 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三诊:2 周后,腰痛症状消失。

按:此案患者年老体弱,筋骨慢性劳损,脾肾功能逐渐衰退,脾失于健运,水湿内停,下注于肢体经络,经络劳损,肾虚致骨髓、肢体失养,不荣则痛、麻木,故见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动受限,舌淡白、苔薄白,脉弦,均为脾肾亏虚夹湿之征。综观脉症,属中医腰痛范畴,病位在骨,总属脾肾亏虚夹湿证。采用具有健脾益肾、益气祛湿兼通络止痛功效的脊术汤化裁加减治疗。服药后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黄枫教授认为主要以脾肾亏虚为主证,急时治标缓则治其本,故二诊时予健脾益肾为主,去薏苡仁、白扁豆等祛湿之药,加桑寄生以增强益肾之功。

(崔邦胜,原文载于《新中医》2021年6月第53卷第12期)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