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陈兴华
“靳三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的雅号,他首创的“靳三针疗法”蕴含着深刻的理、法、方、针、穴原理,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并因其独特之组方、显著之疗效而蜚声海内外,现历经数载,声誉日隆。
最早期的“靳三针”,实是人们对靳老针灸疗效神速的美誉。而“靳三针疗法”系统的形成,是在80年代中、后期。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总结建国近四十年来中医药成就时,指定靳老负责针灸临床研究,靳老于是系统地查阅了各种论著、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临床文献,并通过电脑详细分析了全国各地临床医生的针灸取穴规律,进行总结、上报。以此为契机,靳老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广涉典籍,博采众方,汲取历代医家独到经验,总结出治疗各种病最重要、最常用的前三个穴位,带领其研究生开展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几经寒暑,终于形成了较完整的“靳三针疗法”体系。目前,“三针疗法”的各个组穴在临床被广泛采用,如“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四神针”、“鼻三针”、“脂三针”、“肥三针”、“眼三针”、“肩三针”等等,几乎每一组三针之组穴可以开创支撑一个专科门诊。
虽然已自成体系,但靳老认为“靳三针疗法”仍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近年来,靳老把研究的目光又放到了应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中。
近数年来帕金森病全球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50-60岁人群中,发病率已达1%[1]。其主要表现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严重下降,临床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症,致残率极高。
靳老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病机核心是“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经云:“年过四十者,阴气自半”。精血渐亏,髓海不充,肝木失养,阴阳失衡,导致虚风内动,继之出现虚实夹杂之症。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靳老在临床应用中喜用四神针、四关、风池穴搭配使用。认为四神针中前顶、后顶、左络却、右络却经气均通于百会穴,具备安神止颤之功,四关、风池合用,具有通关利窍,除风定颤之力。靳老特定其名为“颤三针”。“颤三针”是“靳三针”疗法中的精华之一,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中已经应用多年,靳老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运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明显的止颤作用,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颤三针”疗法取穴简捷、组方独特、手法精湛,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能调整阴阳平衡,补肾精,抑肝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运用“颤三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A:通过改善DA神经递质间的失衡机制,使纹状体DA含量增多,B:通过经络全身调节作用,改善PD患者多系统的失衡状态。
颤三针疗法治疗较手术、西药等低廉得多,且方便易行,副作用小,目前,这一研究已经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 纵向研究课题之“靳三针”疗法治疗脑病临床系列研究中,相信通过采用多学科先进方法和相关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价运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为解决这一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寻找一种较安全有效而副作用小的临床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存质量,使本病的致残率降至最低水平。从而进一步验证“靳三针”疗法在脑病治疗中的独特疗效,同时使靳瑞教授这一宝贵的诊治经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