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
[1]许能贵. 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2]余瑾. 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3]彭丹凤. 靳瑞教授医事传略及针灸学术特色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4]袁青. 靳瑞教授学术思想及脑病治疗特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5]赖新生. 靳瑞论补泻手法及其临床应用[J]. 新中医,1996,10:32-34.
[6]赖新生. 靳瑞对针灸古典医经的治学经验[J]. 新中医,1996,S1:64-65.
[7]冯淑兰,靳瑞. 针刺治疗先天愚型80例[J]. 辽宁中医杂志,1996,07:38-39.
[8]赖新生. 三针组方原理及其处方特点[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2:19-21.
[9]赖新生. 针刺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1997,04:201-202+196.
[10]许能贵,汪帼斌,佘世锋,易玮,赖新生. 针刺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6:439-442
[11]庄子齐,王朝荣. “智三针”配合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 中国针灸,2004,11:62-64.
[12]李艳慧,李旅萍,林国华. 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5:376-378.
[13]赖新生. 靳瑞应用头部五类三针的临床经验[J]. 中医杂志,1995,10:600-602.
[14]李月梅,赖新生,江钢辉,庄礼兴.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研究及思路[J]. 中医药研究,2001,03:13-14.
[15]赖新生,黄泳. 百会、水沟、神门影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J]. 针刺研究,2006,01:54-57.
[16]李艳芬,曾德毅,庄礼兴. “靳三针”的组方规律辨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06,10:35-36+66.
[17]许能贵,汪帼斌,余世锋,易玮,赖新生.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通报,2004,04:33-35.
[18]徐振华,许能贵,易玮,符文彬,靳瑞. 不同针刺量对大鼠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1:32-37.
[19]李湘力,蔡敬宙,江钢辉. 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9,07:6-8+63.
[20]徐振华,许能贵,易玮,符文彬,靳瑞.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促进作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03:18-23.
[21]易玮,许能贵,孙健,贾真. 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7,07:525-527.
[22]赖新生,靳瑞. 养子取穴与辨证取穴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及实验观察[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05:43-46+72.
[23]杨海涛,庄礼兴,刘悦. 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3,10:889-892.
[24]庄礼兴,江烨. 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553-557.
[25]汪帼斌,赖新生,许能贵. 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治疗机理研究进展[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6:370-372.
[26]易玮,许能贵,靳瑞. 胰岛素抵抗机理及针刺干预的作用靶点[J]. 针刺研究,2002,01:73-75.
[27]黄利玲. 靳瑞教授针灸临床和教学特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28]江钢辉,李湘力. 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8,07:5-6.
[29]江钢辉,陈颖.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研究近况[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9:2137-2139.
[30]赖新生,王黎,唐纯志.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03:12-15.
[31]冯淑兰,赖新生,靳瑞,张家维. 穴位综合疗法对先天愚型患者智商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4:267-270.
[32]江钢辉,陈振虎,赖新生.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4:271-273.
[33]刘喆,赖新生. 电针对成年脑缺血大鼠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26:89-91.
[34]庄子齐,江钢辉. 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05,09:58-59.
[35]林国华,李丽霞,李艳慧,张汉梁. 头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08:25-26.
[36]刘喆,赖新生. 大脑中动脉闭阻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建立与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0:877-878+881.
[37]赖新生,黄泳. 百会、水沟、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J]. 中国针灸,2005,08:559-563.
[38]赖新生,李敏,徐国峰.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血红素氧化酶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6:27-31.
[39]赖新生,黄泳. 血管性痴呆SPECT、PET脑功能成像研究概况[J]. 医学综述,2005,11:86-87.
[40]刘喆,赖新生.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10:20-23.
[41]刘喆,赖新生.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病理形态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5,12:879-884.
[42]陈兴华,赖新生. 针刺对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血液粘稠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5,02:7-8.
[43]汪帼斌,许能贵,佘世锋,易玮,黄真炎,赖新生.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结构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05:115-117.
[44]王倩,贾超,姜桂美.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04:315-316.
[45]刘喆,赖新生.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J]. 中国针灸,2004,01:70-73.
[46]江钢辉,李艳慧,黄勇,李健萍. 头颅磁共振成像定位围针对中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01:63-65+68.
[47]王琴玉. “靳三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主要学术特点[J]. 上海针灸杂志,2004,06:3-4.
[48]骆仲达,陈兴华,唐纯志,尹利华,林锦泉. 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10:1904-1905.
[49]许能贵,汪帼斌,易玮,佘世锋,黄真炎,赖新生.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突触素P38和GAP-43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02:85-89.
[50]袁青,马瑞玲,薛媛,靳瑞. 针刺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02:90-93.
[51]伦新,荣莉,杨文辉.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02:149-152.
[52]赖新生,刘嘉扬,姜桂美. 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19:3818-3820.
[53]冯淑兰,古继红,李月梅,赖新生. 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19:3849.
[54]伦新,杨文辉,符冰.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和NO、NOS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4:209-211.
[55]符冰,伦新,荣莉,林伍弟. 电针头穴及督脉穴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观察[J]. 中国临床康复,2004,22:4524-4525.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