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 谢某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63年
就诊日期: 2020.04.15 发病节气: 清明
主诉:中腹部隐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中腹部隐痛,早上、午后易发作,发作时间不定,无嗳气反酸,无腹痛欲泄,伴有口苦口干,2020-4-9清远中医院胃镜示:1.胃息肉2.十二指肠多发息肉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腹彩超:1.肝囊肿2.子宫肌瘤,血分析+生化21项未见明显异常。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有中腹部隐痛,伴有口干口苦,纳眠可,小便黄,大便1次/日,时有大便不尽感。
既往史: 无特殊。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 舌嫩红,苔黄腻。
辅助检查: 2020-4-9清远中医院胃镜示:1.胃息肉2.十二指肠多发息肉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腹彩超:1.肝囊肿2.子宫肌瘤,血分析+生化21项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胃脘痛病
证候诊断: 脾虚肝旺证,脾虚湿滞证
西医诊断:1、胃息肉,2、结肠息肉
治 法: 健脾疏肝祛湿
处 方: 白术10g 土茯苓30g 煅赭石(先煎)15g
海螵蛸30g 太子参15g 瓦楞子(先煎)30g
蒲公英20g 麸炒枳壳10g 木香(后下)10g
黄连片5g 制吴茱萸3g 砂仁(后下)6g
栀子炭10g 白芍10g 薏苡仁20g
每日1剂,煎煮2次,每次水煎煮为250—300ml,分2次温服。共14剂。
复 诊: 2020-05-27患者诉服药后腹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烦胸闷缓解,现偶有腹部隐痛,伴反酸、晨起口干口苦,无嗳气烧心、恶心呕吐,纳眠可,小便可,大便日行1-2次,成形,排便时有肛门刺痛感。舌淡暗,苔薄,脉弦。
处 方:白术10g 土茯苓30g 煅赭石(先煎)15g
海螵蛸30g 太子参30g 瓦楞子(先煎)30g
蒲公英30g 麸炒枳壳10g 木香(后下)16g
黄连片6g 制吴茱萸3g 砂仁(后下)10g
白芍10g 广藿香15g
每日1剂,煎煮2次,每次水煎煮为250—300ml,分2次温服。共14剂。
心得体会:患者中腹部隐痛,乃胃气郁滞,胃失所降而致,气滞则血停,气血瘀滞,日久则成息肉,白术、薏苡仁健脾燥湿,枳壳理气消胀,太子参益气健脾,木香健脾行气,煅赭石重镇降逆,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酸,吴茱萸降逆止痛,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说明患者体内有热,大便黏腻不爽,大肠湿滞。予土茯苓解毒除湿,蒲公英清热解毒,黄连、栀子清热燥湿,砂仁理气化湿,加以白芍敛阴,防止燥湿太过损伤阴热。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腹部隐痛伴反酸,湿热邪毒大去,故续原方去栀子炭、薏苡仁,加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