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刘凤斌教授简介
    • 刘凤斌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成才要素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胃痞病(胃炎)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04:49:00

患者姓名: 陶某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65年11月7日

就诊日期: 2021年12月1日                   发病节气:大雪前


主诉:胃脘部胀满不适3月余


现病史:患者胃脘部胀满不适,饥饿、进食后明显。咽喉部异物感,进食花生后明显,口干、平素乏力,自觉记忆力减退,纳眠可,易饥饿,大便2日/次,质偏干,小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 “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 正常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暂无


中医诊断:胃痞病


证候诊断: 脾虚证


西医诊断:胃炎


治    法: 益气健脾 调中消痞


处    方: 白术30g    太子参30g   五指毛桃 45g   麸炒枳壳 15g

煅赭石(先煎)30g  大腹皮15g 紫苏梗 15g 木香(后下)10g

白芍15g  姜厚朴20g 蒲公英30g  炒麦芽 20g 沉香(后下)3g

北柴胡 10g  郁金 15g 旋覆花(包煎)10g


每日1剂,水煎煮为250-300ml,分两次温服 共30剂


复诊:


主诉:胃脘部胀满不适   复诊


现病史: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现仍有胃脘部胀满不适,饥饿时稍有不适,进食生冷、肉类后明显。咽喉部异物感,口干、平素乏力,手脚冰凉,偶有头晕,纳可,眠差,难入睡、易醒、易饥饿,大便2-3日/次,质偏干,小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 “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 正常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暂无


中医诊断:胃痞病


证候诊断: 脾虚证


西医诊断:胃炎


治    法: 益气健脾 调中消痞


处    方: 白术30g    太子参30g   五指毛桃 45g   麸炒枳壳 15g

煅赭石(先煎)30g  大腹皮15g 紫苏梗 15g 木香(后下)10g

白芍15g  姜厚朴20g 蒲公英30g  炒麦芽 20g北柴胡 10g

郁金 15g 旋覆花(包煎)10g  焦山楂10g


每日1剂,水煎煮为250-300ml,分两次温服 共30剂


心得体会:


胃痞是人群常见病,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为主,病机以营卫不和、食积内停、痰湿内生、气机阻滞、郁久化热、血行不畅、气阴不足为主要演变,病理改变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主要表现为胃脘痞塞,满闷不痛,按之柔软无物,外无胀形。病位在胃,与肝、脾等脏腑相关。初病多为实证,久病不愈耗气伤阴而为虚证,临床多为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治疗以调和脾胃,行气消痞为基本法则,遵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辨证施以理气和中、消食和胃、燥湿健脾、清热化湿、疏肝解郁、益气养阴等治法。本病容易迁延反复,若能注意饮食、情志、起居的调摄,适当体育锻炼,病后坚持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