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道在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下尊称“邓老”)教授在1990年10月20日首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上发言:“学我者必须超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超过邓老是不可能的,邓老题词“超我”是对后学的期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刘小斌教授作为邓老的学术继承人之一,较为全面的继承了邓老“脾胃虚损,五脏相关”诊治重症肌无力的学术主张:辨病(辨脾胃虚损之病)—辨证(辨五脏相关之证)—论治(创立强肌健力系列方药)。随师40年,总结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有三大学术优势,一是传统望闻问切查诊疗模式优势,应验了中医以人为本的理论涵养与人文关怀;二是辨证分型与个体案例结合用药安全的优势,解决了当下以血清抗体为基础的亚组分类异质性难题,对重症肌无力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三是病证合参拟定方药应对各种“肌无力”疾病的优势,中医理论源自长期实践及持之有恒的凝练升华后的反馈临证,具有“兼蓄并存”的优点,有别于西医的理论源自实验室,不断推出新指南取代旧指南的模式,如美国新近MGFA临床分型取代传统Osserman分型。
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治要重视国家疾病编码,这是未来“大数据”基础工作。2023年以前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名“痿病类证”(国家诊断代码为A07.07.)。痿病,可归类于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病范畴;类证,类五脏相关之证,类各种并发症兼夹症(证)。邓老五脏相关学说是指导痿病类证诊治用药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源泉。如有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神明失守卒中,此时病位在脑在心;以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者,病位在脾;以肢体强直肌肉颤动瘿气突眼为主要表现者,病位在肝;胸腺肿物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困难的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者,病位在肺;以颈软头倾吞咽困难禀赋残缺为表现者,病位在肾。类证还包括各种兼夹证,如兼夹痰瘀证、急性虚证(西医谓之“炎症风暴”)、慢性虚损证、地域湿热证等等。
“痿病类证”2024年6月改为“痿证类病”(国家诊断代码仍为A07.07.),符合中西医融合的原则,中医痿证类似包含现代医学多种神经肌肉疾病,需要辨病因、辨病位,辨病种,辨病势之不同。诸痿者,谓痿病初发之由不同,至于痿成,形状亦异,诸证蜂起,古人称为“诸痿”。笔者跟随邓老从诊治重症肌无力起,先后接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硬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肯尼迪病、糖原累积病Ⅱ型、腓骨肌萎缩症、多系统萎缩、线粒体肌病、包涵体肌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努南综合征、痉挛性截瘫、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全、粘脂贮积病Ⅲ型、杆状体肌病等患者,以上疾病绝大部分属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张抒扬《罕见病诊疗指南》所列的病种范畴,上述罕见病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以“肌无力(疾病编码为2020 G70 .902)”待查命名。从重症肌无力向“肌病”科的发展是未来趋势。肌病(myopathy)是肌肉的原发性结构或功能病变,具有遗传性、难治性、致瘫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中医谓之“虚损”),诊断及治疗难度大,中医药干预遵循以下原则:临床诊断尽量与基因检测一致(邓老“五诊十纲”理论在肌病方面应用有广泛空间)、对目前兴起生物制剂(俗话“神药”)要有正确认识、诊治肌无力罕见病需中医理论创新,西医看指南,中医读经典,清徐灵胎《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谁谓古人之语过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