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昌教授简介

刘仕昌教授(1914.9-2007.12.31),男、汉族、广东省惠州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刘老1914年9月出生于当地中医世家,1933年9月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4年惠阳县第一届考试录取中医生,1935年广州市卫生局第六届考试录取中医生,1938年7月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4年至1956年间,先后被选为惠州镇及惠阳县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惠州镇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同时参加惠州镇中西医联合诊所任副所长。1957年初于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后留任教师;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后安排温病教研室任教。1978年评为副教授,历任温病教研室主任。1985年评为教授,1986年认定为温病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获国家教委荣誉证书,1991年获广州市政府颁发“广东省名老中医电脑诊疗系统三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1994年起历任国家人事部全国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新增硕士学科专业点通讯评议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顾问、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热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主编《温病选读》、参编《中医大辞典》、发表“温病昏谵证治”,“叶天士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等论文论著20余篇。临床长于治疗温病、中医内儿科疾病,尤对高热、昏谵、厥脱等危重症及疑难症颇具匠心。主持岭南温病暑湿证治规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是岭南温病研究主要倡导者之一。成果分获:1993年广东省高教局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1999年获广东省科技二等奖。“刘仕昌教授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获200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刘仕昌教授从医从教65周年研讨会”召开得到同道的好评,“刘仕昌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2005年5月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资助,进一步促进了总结刘老的教、医、研的思想。以刘老经验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前列宝、胃宝、翁花袋泡剂等为医院制剂,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特别难得的是,在2003-2004年的抗SARS斗争中,90岁高龄的刘老临危不惧,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冒着被疾病感染的危险带领弟子到其医院的隔离病区会诊病人,指导治疗,多次获新闻媒介宣传报道,获抗非典的广东省三等功及广州市先进个人。共培养硕士毕业生20多名、博士毕业生8名,其中两名毕业研究生成为大学校级领导及学科带头人,其余均成为医、教、研学术骨干,为中医教育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