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二:暑湿病(暑湿困阻气分)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19日

  阳某,女,22岁,2006年7月22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发热一月余”,于当地诊所治疗,给予抗炎、退热针(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效果不佳,遂来就诊。
  初诊:神志清,精神疲倦,发热,全身乏力,头痛头晕,怕冷,汗多,口干,多饮,口酸,近一月消谷善肌,体重下降10余斤,大便时干时稀,小便稍黄。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数 300x10e6/L.脑脊液生化示:CL 101.9mmol/L,GLU 2.32mmol/L.TP 1811mg/L.隐球菌墨汁涂片未发现新型新型隐球菌。骨髓病理检查:三系细胞未见明显异常。察:舌红,苔白,脉细数。诊其为:暑湿困阻气分之暑湿病(结核性脑膜脑炎)。此为:患者发病正值南方夏季,暑湿之邪偏盛,暑湿之邪侵犯人体,困阻气分,故发热;口渴多饮、口酸 、头晕乏力、舌红苔白,脉细数均为暑湿困阻气分之佐证。治法:清暑化湿。方拟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
  青蒿(后下)10g,柴胡10g,黄芩15g,滑石(包煎)30,生石膏(先煎)30g,大青叶15g,板蓝根30g,北杏6g,法夏10g,秦艽10g,知母10g,甘草6g。上药加水三碗半,煮取一碗半,取汁,再加水一碗半,煮取半碗,两煎混合,早晚分次温服。
  复诊:上方连服6剂,发热渐退,服药第六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精神较前好转,但出汗仍较多,仍疲倦懒言,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数。继续以上方随症加减服用一月余,结果:热退,头痛消失,诸证痊愈。随访半月,无复发。
  按:本病结合广州地区夏季气候湿热的特点,辨病辨证相结合,按“暑湿”一病辨治,遵循祛湿之总则-分消走泄之原则,拟清暑化湿为治法,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青蒿清解暑热;滑石、生石膏、清热利湿,使暑湿从小便而走;分消走泄,给湿热之邪以出路;后期暑湿伤津耗气,加用益气养阴之品,方证合宜,故起效迅速,疗效满意。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