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李赛美教授简介
    • 李赛美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人才培养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学医心路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专利版权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名医风采
    • 媒体报道
    • 个人剪影
    • 生活逸事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名医研究

  • 人才培养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经验方
  • 学医心路
  • 养生之道
  • 典型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学医心路
成才要素

伴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话成长

                  ——李赛美教授的学医心路自述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正值我应届高中毕业,十分幸运参加了首届高考并中榜,被录入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习。刚入学,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课程打基础,强调理解+背诵,但学到经典课程,如内经、伤寒、金匮等尚难一时理解。记得老师曾说,能理解的要背,不能理解的也要背。当时就不停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和记忆。晨读和晚自习,也少不了背诵。现在看来,非常实用。一方面,学中医强调“童子功”,即背诵、印记,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学中医又十分重视临床经验积累和悟性,即知识活用与临床思辨性。只理解而不记忆,则根基不牢,无物可用;只记忆不理解则知识不活,难以变通。理解与记忆,相辅相成,理解的知识掌握更牢,记忆加理解的知识掌握更深。

1982年底,本人大学毕业,有幸分配到衡阳市中医院工作。本人十分有幸受教于内科曾自豪主任,重点做中医内科急症临床研究。医院强调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工作期间,本人作为湖南中医学院衡阳函授站指导老师,担任方剂学和内经教学。在师资培训期间得到了熊继柏教授指导,深深爱上了内经,喜欢熊老师从案例入手的教学方法。

1985年9月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李培荫教授,开展中医辨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进行中医辨证与辨病不同治法疗效比较,并运用肝血流图、血液流变学等观察指标,阐述病机与治疗机制。

1994年3月本人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加入熊曼琪教授引领的伤寒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团队,并担任学科秘书。熊教授施教有方,压担子,给平台,先从临床锻炼入手,再到教学培养,干中学,学中干,贡献、分享、成长。熊教授打造的学科平台,包括病区、教研室、实验室一体化伤寒论团队建设模式,及关于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理论与临床、实验创新思维与成果,使我视野和思维站到了一个新高度。

1997年接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禀承前辈团结、拚搏、创新的优良传统,教研室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了稳步、持续发展。而今教学、临床与科研三结合,三不误。从专注于经典与临床,从糖尿病心脏病变研究深化,从“湿热”向“火热”辨治思路转变与疗效提升,由专科向全科发展历程,即由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亢、代谢综合征)向咳嗽、风湿病、肝病、情志病、不孕症、肿瘤、皮肤病等拓展研修,突出“伤寒诠百病”理念,渐入一种佳境、一种状态,多了一份中医自信、疗效自信、文化自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