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中医,或者说中医成才有哪些要素?劳教授认为,中医成才离不开读书、师承、实践及临床和科研、教学相长的四要素。
(1) 读书
中医读书应该从学习中医经典开始,把握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为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历代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必须于此精研有得,打好基础,然后阅读后世各家著述,才能有所依据,有所底蕴,然后旁及诸家。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也是中医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历代中医药大家无不如此,舍此别无捷径可走。
(2) 师承
中医要想成才都需要接受中医师承教育,跟名师能够使中医学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病人,学习借鉴老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艺。劳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首席弟子,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首届中医毕业生,传承了邓老以及邓老的老师们对脾胃病的中医学术精髓。在邓老的影响下,几十年来专心从事脾胃学说的研究,以“五脏相关,以脾胃为中心;调理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可以调理脾胃”的学术核心思想,指导临床与科研工作。同时,劳教授在担任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时期,也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流派学习交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学识而获得创新与启迪,丰富了临床经验和技艺。重视岭南医学特色,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岭南脾胃医学学术见解和风格。
(3) 实践
勤于实践,精于临证,融会贯通 。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总结积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通过临证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同时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认同,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过程。著名医家在临床中多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知常达变。在各自的师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特长,自成机杼。
(4) 临床和科研、教学相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的改变,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继承与创新。而继承与创新,临证与实践,均须通过科研教学问根究底,寻求疾病发生的机理以及药物作用的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和实践,突破创新。劳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五十几年,持之以恒,融会古今,学贯中西,很好地利用科研为临床服务,并在临床实践中检验科研成果,而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名家。
除此以外,为医者尤其是名中医,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深受患者欢迎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