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 外感发热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4日

      王某,女,63岁,2003年2月18日就诊。

主诉:畏寒、发热、纳差月余。

病史:缘患者曾在深圳某医院住院治疗3周,住院血液常规检测显示:白细胞总数 3.8×109,淋巴细胞百分比稍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乙肝两对半阴性,大小便常规、胸透心肺及肝、胆、脾、肾B超均未 见异常。经过静脉点滴先锋霉素抗炎治疗,体温未见明显降低,仍然波动在39-40℃。住院期间血培养未见异常。曾怀疑为疟疾, 采用抗疟治疗3天,未见体温改变。今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症见发热恶风,身困乏力,胸闷,纳呆,便溏,尿黄,舌红苔黄腻,脉 濡数。

辨证:“风温夹湿”。

处方:连翘15 g、银花15 g、板蓝根30 g、黄芩15 g、滑石 30 g、草果12 g、土茵陈30 g、薄荷10 g后下、川朴12 g、法夏12 g、茯苓15 g、甘草 6 g。

      患者服用三天后体温降低至38℃,治疗五天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继续服 用上方一周后,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发病正值国内流行“非典”期间,经各项检查已排除“非典 ”诊断,在西医难以确诊之时,以中医辨证论治是最佳治法。风温发热若夹湿邪,湿热相合,则病势缠绵,叶天士云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是治热邪夹风、夹湿而不解之法。本方取连翘、银花 以疏解风热;黄芩、滑石清热祛湿,二方基础上再运用广东省名老中医刘赤选教授之经验,重用土茵陈透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 ,再佐草果芳香化湿,以上组方正合叶氏之“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之意,遂久热得以治愈。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