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感悟4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0日

通督归元运周天,针药合璧功各擅

贾超

  虽然认识赖新生教授十余年,但是真正拜师学习是自2015年7月初开始。尽管时间不长,但是对赖老师的治学之风、学术体系、学养深度有了初步的认识。赖老师治学认真严谨,临床针药并用,于针灸、汤药皆有深厚的积累沉淀,即使如此,仍然手不释卷,并说自已“学而后知不足,只是老而好学,带紧迫感修行”,他对中医学针灸学研究应用的那份执著之心,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的中医学子学习和跟随。

  赖老师潜心研究中医学针灸学经典,并将之与长期临床实践结合。针灸治疗宗中医学整体观,以任督二脉为纲,统一身之阴阳;以头、胸、腹、胫为域,合周天之气血,创立了“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之法(简称通元针法),深合《灵枢》中之四气街、四海之理论,并将这些晦涩的理论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乃是针灸学界一大创新。通元针法取头、胸、腹、背、四肢部人体关键穴位,构成燮理阴阳、调补气血整体的框架,是为纲,以各脏腑不同的疾病辨证特点取穴为目,把整体的大气运转调理和局部的气血输通治疗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治疗方法学系统。

  通元针法的整体取穴框架为头部取百会、前后顶、太阳、印堂、风池;前胸部膻中,腹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归来、子宫;背部大椎、诸背俞穴;上肢取合谷、曲池、内关、神门;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此为整体调理必取穴。如乳腺增生则加乳根、天池、屋翳、四神针、肩井、天宗;如失眠则根据辨证取相应脏腑之背俞和募穴如脾胃不和者取脾俞、胃俞、章门、梁门等;如肥胖证则加取梁门、带脉、章门、曲池、照海、太冲等穴;如慢性荨麻疹则加取血海、膈俞、曲池、肩髃等穴;如耳鸣加取听会、听宫、翳风、侠溪、地五会等,总之将整体气机调理和经络脏腑辨证取穴结合,以求疗效最大化。

  赖老师针法,以飞针手法进针,手捏针中下段,快速刺入,达到需要的深度,手指则一触即离,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入针之苦,特别对于小儿脑瘫的小患者,针刺无痛更是依从性的保证。他非常赞赏无痛进针之法,认为学生应重视指力的锻炼,必须达到手如握虎,如临深渊的程度才可以。

  赖老师临床以针药结合为特色,他非常重视中药的临床运用,常说针药作用互补,各有所长,针灸者都应掌握并熟练应用。赖老师熟练运用经方,并博览后世诸家,临证不拘一格,以辨证为准绳,有是证用是方,善于抓主证,既能用前贤之成方,也能根据新病种自创新方,机括圆活,思路开阔,疗效常常让人感到意外。如治疗失眠,他强调不能一味安神,应该寻找导致失眠的脏腑病变情况,只有辨明导致失眠的脏腑病变,并给出合适的方案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如治疗脑鸣,脑鸣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除考虑痰湿上蒙清窍因素外,还要注意补益气血脑髓,扶正祛邪。如治干燥综合征,他认为“留得一阴津,则保一分生机”,清心肺之热同时滋肝肾阴津,配合针刺改善脏腑气血循环。对于内伤杂病,赖老师认为不可过度注重脉诊,而忽视其他三诊,应四诊合参,四诊合参辨证必不会偏向太大,而用药施方尤其重要,因此熟悉方和药运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赖老师门诊女性不孕,男性不育病人较多,他对于现代医学过度促排卵的做法深恶痛绝,认为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会严重扰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自我调节,导致卵巢早衰,天癸竭。女性调经非常重视补益阴阳中相生相长问题,常言独阴不生,孤阳不长,要善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经后滋阴养血,应少量加入温阳补血之药,纯养阴易于流产,经前引经之法也不可专擅理气活血,应根据具体体质加入适当补益药物。如习惯性流产者,更应根据经期的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分段用药。男性不育者,如精液不液化其病机可能为气虚、肝郁、肾虚和湿热。湿热下注者,一般以知柏地黄丸加减,而其他类型往往兼而有之,所以都要谨守病机,照顾全面。要想怀孕,须得卵强精壮,男女精神气血旺盛时交合,才易于受孕。

  赖老师对中药的副作用十分注意,他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不总是安全,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更能发现一些问题。因此中医生应自设一笔记,对于临床见到、杂志看到、新闻听到的一些中药的副作用,都应一一记录,即使是一例都要记录留心,并查找相关资料,以求临床使用安全,这是对病人,也是对中医医疗行业的最大的负责任的态度。

  学生初列门墙,跟师时间尚短,虽然对于赖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认识尚浅,如管中窥豹,但是已经深刻体会到老师的学养功底。在未来的学习中,不但要继承老师中医学术的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还要学到老师治学的方法,做到鱼渔并获,为中医药学、针灸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