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到邻居家吃饭的五岁小孩 ——记赖新生教授趣闻一则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0日

  1960年赖老师才五岁,正值我国历史上的大饥荒年代。

  那时候赖老师的母亲经常要上山劳动至很晚才能回家做饭,五岁的他还不会生火做饭。饥荒年代家里也没有现成的食物可以充饥,从小家教严厉的他也不会胡乱跑出去外面寻觅食物,每次都只能饿着肚子等母亲回家。

  一天晚上,邻居李阿姨在家门口叫住了这个小男孩,说:“走,到阿姨家里吃饭吧,你妈妈说让你跟我回家吃饭”,阿姨边说边端出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但饥饿的他却不假思索就回答说:“我妈妈说不要吃别人的东西,天下没有没费的午餐”,说完扭头就回家了,继续与往常一样等待母亲回家。只有5岁的小男孩,尚不能清楚地明辨是非善恶,只能记着平时母亲的教导,面对香喷喷的白米饭,眼睛片刻也不停留便扭头跑回家了,那一刻,他突然莫名地忘记了饥饿,但小小的心灵却悠然升起了一份拒绝巨大诱惑后的光荣感。然而,当他在家面对自己母亲的时候,则又恢复了5岁儿童的天真烂漫,有时候吃完自己碗里的食物还感饥饿,就会眼馋的盯着母亲碗中的食物,母亲每次见到都会把自己碗中本已不多的饭盛给他。

  就是这个小男孩——一个从小谨记母亲那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5岁小孩,自强自立,再穷、再苦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与施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一自强不息的性格在其成长道路上一直激励着他,再苦再累亦不妥协,遵循他母亲的另一教诲“求别人,不如求自己的膝盖”,逐渐使他养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性格,这也成为他一生的处事及交友之道。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