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0日

  杨右,年六旬,腹部及胃脘部胀痛凡十余年,腹中如痞块起伏,口出腥味,晨起尤甚,似有气上冲。其人秉性急躁,素有头痛病,食龟则甚,如火烧样难忍,不似平常。大便五六日方得一行,努挣难解,出如羊屎。纳可,眠差。舌淡苔白,脉沉弦细。此乃肝木横逆,克脾犯胃,气逆上冲虚阳所致之胃脘病,法当抑木扶土,平冲降逆以止痛。

  处方:柴胡10g,枳实15g,生白芍15g,丹皮10g,生地15g,厚朴10g ,川芎10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当归15g,肉苁蓉15g,知母15g,钩藤15g,天冬10g,龟板(先煎)30g,甘草6g。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胃中疼痛稍减,口干,不任久立,立久则胃脘不适明显。舌红苔白厚,脉滑。

  处方: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神曲10g,法半夏10g,草豆蔻12g,莱菔子15g,瓜蒌皮30g,薤白15g,公丁香10g,川芎10g,炒枣仁3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胃痛大减,呃逆泛酸尽去,然痞胀未除,寐差,唇干,烧灼感,舌脉同前。

  处方:前方去薤白、公丁香,加黄芩10g,蒲公英30g,丹皮12g,川黄连10g。12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腹部痞闷、胀痛,舌红少苔,脉沉细尺滑。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川楝子10g,淮山12g,白术10g,桑寄生12g,法夏15g,炒枣仁12g,丹参15g,神曲10g,麦芽2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胃腹疼痛已除,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山楂30g,云苓12g,法夏10g,陈皮10g,连翘10g,莱菔子15g,白术10g,枳壳15g,沙参12g,石斛12g,玉竹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灵枢·胀论》:“胃胀者,胀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医醇剩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胀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而妨食便难。” 本证因肝气郁结日久,乙木之升发失度,横逆克土,致戊土不降,故而为痛为逆为秘。初诊予柴胡解少阳经气之结以升散乙木,枳壳、厚朴开通中焦滞气,白芍补木气之阴,降甲木以助戊土之降,亦可资升发之源,钩藤、龟板降逆平冲为主,佐以夜交藤、酸枣仁安神之品。如此,其轴轮运转之机自可现矣。然肝木横犯日久,中土受损,待其自复恐难速效,故中后期酌加豆蔻、法夏、丁香之属直入中焦,佐神曲、莱菔子以消积除胀,至诸症俱消,尚需予白芍滋养肝阴,柴胡、麦芽、川楝子疏肝,淮山、白术顾护中焦而善后收工。诸药并用,治病先后次第明晰,岂有不愈之理?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