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王士贞教授,女,1945年2月出生,福建省厦门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及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学术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王士贞教授从1969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后,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在长期的医疗工作,王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各种耳鼻喉科疑难疾病,疗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经验。王教授临床上强调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要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注意吸取现代先进的检查手段,认为其仍是中医四诊的延伸,强调脏腑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重视外治法的使用,善用通窍药,擅用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对耳鸣耳聋、咽喉疾病注重从肝脾论治,鼻科疾病注重从脾胃论治,对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的治疗,强调正气为本。主持研制的启窍治聋丸、参与研制的加味苍耳子丸、岗梅清咽合剂、咽喉饮、清金开音片等本院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王教授先后主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多项。作为主要科研项目完成人,2006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王教授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第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3人,出师3人。王教授先后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及国家重点编写工程《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多部主编教材获得主管部门及广大师生好评。

王士贞教授简介
详细》

1.项目负责人简介

邱宝珊,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从事本专业32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耳鼻咽喉口腔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师承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王德鉴教授和王士贞教授,主要从事耳鼻喉临床工作。主持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放疗急性副反应的临床研究》,参与(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从DNA损伤修复能力角度探讨鼻咽癌气虚癌变机理》,发表相关论文20篇。担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耳鼻咽喉急症诊疗精要》主编、科学出版社《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口齿科学》副主编。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工作室成员简介

现工作室成员组成人数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名,博士5名。

1.刘蓬,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负责指导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2.刘春松,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鼻炎鼻窦炎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部分名医材料整理,跟师资料的整理。

3.何伟平,男,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为国家中医药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咽喉学家王士贞教授。主要负责科内工作协调,部分名医材料整理,跟师资料的整理。

4.王培源,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咽喉学家王士贞教授。主要部分名医材料整理,跟师资料的整理。

5.郭华民,硕士研究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主要负责信息化管理,收集名老中医经典医案。

6.蔡文伟,住院医师。协助负责人完成日常工作,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成果等资源共享,跟师资料的整理。


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