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要素

(一)勤奋好学

欧阳惠卿教授向来对中国古代文学就非常感兴趣,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在学院图书馆反复阅读了大量中医书籍,其中《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四大经典著作在必读之列,其他如《十药神书》、《本草纲目》、《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傅青主女科》等各家学说,各有建树,亦常常加以翻阅。读书过程,欧阳教授把精彩之处记于卡片,收集的读书摘要达一百多张。书中理论虽然学于学生时代,却为欧阳教授今后的临床应诊带来随手之便——从事教学临证40多年来,这些理论被不断的运用到教学实践,或指导解决临床疑难病症,或启发科研思维。实践证明,学习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理论,对21世纪的今天,仍然可以指导欧阳教授们的医疗实践,从学习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更促使欧阳教授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从读书时候起、乃至工作以后,欧阳教授一直是图书馆的常客。在治疗上欧阳教授敢于突破千年陈规,顺应历史潮流,常借助西医学说,指导临床用药,积极倡导中西药并用。

(二)不断实践

“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欧阳教授的学习和实践并没有中止,从流脑医疗队、防洪抗旱到进驻工矿企业接受贫中下农工再教育,不断参加基层的医疗临床和教学工作,给欧阳教授另一层面的实践,真正使得她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更可贵的是,欧阳教授可以借此机会向当地老中医和赤脚医生学习,辨别地方特色中草药、认识民间疗法、提高针灸技术,随身收集记录了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常道:“为学必须铢积寸累,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在反复的实践中,欧阳教授发现中医学书籍浩瀚,不博览无以扩大学识眼界,懒于思考则瑕瑜不辨,浅尝辄止是不够的。于是在劳动工作之余,她马上翻阅书本巩固知识,使学与用相得益彰,收获颇丰。在这段时期,她深刻地体会到,医之为术,学之易而精之难,行之易而知之难,要实现良医济世救人的愿望,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从医不能脱离临证,否则是一场空谈;临床实践要及时地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经验。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临床水平,辨证论治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难题中才能得到锻炼。处方用药是否合理,也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取得经验。“学,然后知不足”的不断提高过程。要充实新知,并温故知新,这对于欧阳教授以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有着深刻的影响。针对自己出自中医之门,需要加强西医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欧阳教授先后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妇产科。欧阳教授亲身的临床经历体会到,向西医学习,运用西医的物理、化学和组织诊断技术,可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和中医临床科研评价水平。欧阳教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甘于寂寞,潜心学问,从临床入手,一个病症、一个方药、不懈地探求和总结。

(三)博览善思

欧阳教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还精读深究,在读书与联想的过程中的“触类旁通”,充分领悟其旨,同时以理贯通。欧阳教授读医书,主张把书与临床结合起来读,反对把书作为教条。在理论上坚持用中医理论解释西医,他说:“中医之理原多包括西医之理”,注意独立思考,自明其理,即使某个道理很不成熟,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善于读经典,师古而不泥,厚积薄发,并大胆地在前人的基础上遣方用药,探索药物新知。欧阳教授对传统经方变通甚广,而且还不仅仅限于妇科疾病。临床随诊过程中可见到定经汤、开郁种玉汤、当归芍药散、养经种玉汤、固本止崩汤、安冲汤、理冲汤、白虎加人参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等诸方变通法,其斟酌用量、加减药昧、煎服法等均在变通中有自家体会心得。

欧阳教授告诉我们在中医继承的道路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克服浮躁、甘于寂寞,方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