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损伤及冲任致月经失调宜用安冲汤调经止血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31日
劳损伤及冲任致月经失调宜用安冲汤调经止血
冯倩怡 黄洁明 欧阳惠卿
【基本资料】
黄某某,女,38岁,2015年4月28日就诊。
【发病过程】
主诉:月经紊乱半年,阴道出血9天。
病史:既往月经周期27-34天,经期6-7天,量中等,无痛经,无血块,经前乳胀。2014年11月因家庭工作压力和哮喘发作,出现月经紊乱,先后不定期20至50天,每次阴道出血量较月经量少,10至20天方干净。4月2日少量阴道出血,一周干净;4月20日开始阴道出血,量略多,色鲜红,无血块,无腹痛及腰酸,于4月28日量未明显减少就诊。证见:无咳嗽及气喘,怕冷,夜汗多,夜寐欠佳,胃纳一般,大便稀烂,舌淡胖,舌尖边红见瘀斑,苔厚白,脉细。
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0.8cm,双附件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
【辨证论治】
诊断:
中医诊断:月经失调
证型:气虚瘀热,冲任不固
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治法:补气固冲,祛瘀止血
处方:黄芪30克,生地黄20克,白术10克,续断20克,海螵蛸10克,茜草20克,地榆15克,生龙骨20克(先煎),生牡蛎20(先煎),蒲黄10克(包),白芍15克,远志10克。
【随诊过程】
首诊共5剂,复煎,日二次。服四剂后阴道出血停止,夜汗减少,睡眠改善,大便成形。
二诊5月5日,无阴道出血,白带不多,手心热,余无诉特殊不适,舌淡,舌尖红见瘀斑,苔薄白,脉细。处方:黄芪30克,生地黄20克,生牡蛎20(先煎),生龙骨20克(先煎),山茱萸30克,地骨皮15克,远志15克,甘草6克,白术10克,续断20克,丹参20克,三七10克,浮小麦40克。共四剂,复煎,日二次。5月10-11日,自觉透明白带增多,5月23日月经来潮,量正常,色鲜红,5天干净。随访末次月经6月21日量色正常,6天干净,无诉特殊不适。
【按语】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以血为本,而冲为血海,对女性的发育和生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丹溪心法·崩漏》云:“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气血俱虚故也。”冲任二脉源于胞中,劳伤过度,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可见安冲汤以经期延长、月经过多以及漏下为主治证。方中黄芪补气升提以治崩带,白术为后天资生之要药,黄芪白术合用则补气健脾,统摄经血。龙骨能收敛正气,凡元气精血滑脱皆能已止,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配伍固精止带之牡蛎,收涩固脱之力更强。续断补肾以固冲任、摄经血。海螵蛸即乌贼鱼骨,能补益肾经,而助其闭藏之用,兼能活血消瘀,茜草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此二药实为开通之品,又具收涩之力,相助为理,相得益彰。生地、地榆清热凉血生血,白芍滋阴养血,退热除烦,敛阴,且可制黄芪之温燥。欧阳教授以为,久漏必有瘀,患者舌象可见瘀斑便是佐证,故方中加入蒲黄,蒲黄善治气血不和,生用活血化瘀力优,炒用又善止血妄行。远志安神益智,且善理肺利痰,患者崩漏始于哮喘发作,欧阳教授加用远志充分体现其治病溯源的思想。纵观全方,先后天同治而兼标本,固涩经血而不留邪,疗效显著。血属阴分,崩漏日久则耗伤阴津,虚瘀互结,第二阶段治疗,在益气固冲的基础上加用山茱萸以敛阴固脱,佐地骨皮、浮小麦以清虚热安心神,并加三七、丹参以活血化瘀调经。
(来源:欧阳惠卿活用安冲汤医案3则,新中医2018年2月第50卷第2期
2021.1.5欧阳惠卿工作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