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

(一)肾虚血瘀是崩漏的基本病机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多属中医之“崩漏”范畴。欧阳惠卿教授通过对本病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肾虚冲任不固是崩漏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血瘀则贯穿于其病变的始终。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乃成崩漏;若肾阴虚,则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致成崩漏。另一方面,离经之血便是瘀血。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则漏下不止,日久阴血暗耗,则虚火更炽,迫血妄行,甚则为崩。如是肾虚血瘀,恶性相循,使病变进一步加重。

欧阳惠卿教授创造了补肾活血的宫血饮,方用补骨脂、川续断、山茱萸、党参、白术、甘草、蒲黄、三七、茜草、乌贼骨、白花蛇舌草、马齿苋等药。全方化瘀止血以塞流,补肾益气而澄源,寓攻于补,使逐瘀而不伤正,补肾而不留瘀。用于治疗肾虚血瘀型崩漏,研究结果表明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尤其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有显著优势,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二)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本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痛经、瘕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欧阳惠卿教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泄功能异常,出现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不循常道而行,导致“离经之血”蓄积盆腔而成瘀血,血瘀日久又可形成癥瘕。瘀血作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证,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常用药物有:土别、蜈蚣、大黄、五灵脂、蒲黄、台乌、木香、延胡、香附、黄芪、白术等。

(三)调经种子注重肾肝脾

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肾藏精系胞宫。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月经自有定期,经量正常。欧阳惠卿导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和崩漏重在调补肝肾,兼顾精血。治不孕重点在肾,旁及肝、脾,只有精血充足才能摄精成孕。只有氤氲之气健旺,才有生身之机。常用定经汤、麻子仁丸、归肾丸等加减。常用药物有:川断、熟地、桑寄生、菟丝子、肉苁蓉、柴胡、白芍、当归、益母草、丹参、茺蔚子、白术、党参等。

(四)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近年由于性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因而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多为邪热余毒,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日久,耗伤气血,虚实错杂。欧阳惠卿教授治以行气活血为主,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毛冬青、枳壳、香附、川朴。兼湿热者酌加生苡仁、虎杖、蒲公英、败酱草、车前草、黄柏;腹痛明显,加川楝子、乌药、木香、延胡;腰痛加狗脊、杜仲、续断、细辛;输卵管不通则酌加王不留行、水蛭、桂枝、炒穿山甲、路路通。欧阳惠卿教授在临证时,还常常以中药保留灌肠、热敷下腹部,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改善血液循环。此外,还配合理疗、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五)药膳治疗妇科病

“医食同源”已为众所周知,饮食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妇科药膳治疗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体质、居住地域和发病时的气候等不同以及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和围绝经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而确定其原则的。

欧阳惠卿导师认为月经期经血溢泻,宜辅以甘味补脾养血之食物,不宜辛燥伤阴、苦寒伐脾之品。妊娠以后,孕早期食宜清凉滋润、容易消化并有营养,少食油腻食物,并以少食多餐为佳,忌辛辣香燥之品伤阴化热。孕中期饮食应多元化,选用含蛋白质、维生素、果糖、纤维素、钙、磷、铁等丰富的食物,并进食一些蔬菜瓜果。孕晚期宜多吃富含动物蛋白和卵磷脂及锌的食物以助大脑发育,并限制脂肪、糖类和食盐的摄入以防止发生难产。产后一般以大补气血为先,但调补不宜过于滋腻,以免恶露滞留成瘀。

“药补不如食补”。饮食疗法不仅在大病后调补及慢性病长期调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孕、产、乳的生理过程中,特别是胎产期,更是必不可少的饮食调补措施。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