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一)抱朴守真,常怀感恩

欧阳惠卿教授认为纯朴而真实地立身处世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她教育子女后代:”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她从不说教,不虚伪矫饰;身边的人与她相处后,在平淡真实的生活中便可感受到她那种脱身于过度社会化和冀利望誉、争名逞智漩涡中的一种淡泊自如和安然和谐。天性颖悟,由医悟道,物我两忘,宠辱不惊,她对于人世的纷争不平总可以一笑了之,是欧阳老最好的养生观。纵观欧阳教授的养生之道,有两宝,一曰慈,二曰俭,并能持而保之。“慈”指欧阳教授以仁为本做人,日常生活中温和宽厚,正心诚意,是谦谦长者,与不同性格的人都能相处融洽。欧阳教授的”俭”既体现在生活的简俭,不喜欢繁杂浪费;也在其精神上保持单纯的赤子之心。

欧阳教授总是记得别人对她的好,她惦记着我院妇科建设史上的元老,罗元恺教授、罗振华教授、朱必真教授、胡舜华教授,记得他们自读书时就给她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极细小的事情都能娓娓道出。尤其她总忘不了妇科第一代学术带头人罗元恺教授给予她影响一生,点点滴滴的事例还时常在她脑海里显现。正因为与前辈们同辈们亲身经历了艰难,使她至始至终支持学科建设,鼓励年轻人坚持和创新。同样在欧阳教授眼中,她感恩为医一生所有的病人,病人为师,她认为病人不仅使她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让她经历形形色色的异样人生,从而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豁达坦荡 保持童心

欧阳教授自幼艰辛,如今时有老年不适,但从不言苦,在生活交谈时常听到欧阳老爽朗的笑声,她处世豁达,开阔的胸襟,乐观向上的性格,总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减弱自我意识,心静内守,保持一颗童心,幽默风趣是她众所周知的性格特点。正因为如此,她才能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而又淡然释怀。

欧阳教授生活简单自律,每顿只吃七八成饱,就是要让肚子里不要有滞。她常用食疗之法于生活,如其用药遣方以平和稳当见长一样,饮食也比较清淡简单。虽为中医大家,对于方药烂熟于胸,但自己有病对于用药却慎之又慎,因她深知“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因此她十分注重食养为先、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思想来治病。她认为现代太多的人刻意去养生,唯养生是从,现代信息的泛滥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使许多人对个体生命的过于执着,少了一分从容大气,反而增加了思想负担。但与家人朋友共进佳肴时,却不会刻意挑食,所有种类的饮食对她来说都是能与大家共享的乐趣。

(三)淡泊明志 求知有为

欧阳教授常常教导我们:“夫医者意也,意生于心,必心正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能辩证,而后能处方,大学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即学医之要诀也。”她对中医临床和学术有一股好之乐之的钻研精神,临床诊病是她兴趣所在,把治愈患者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乐趣。跟师过程发现,患者们也相信她所开的方药,疗效愈发好,这种良性循环对老人家是一种积极良性的刺激。生活看似很平淡单调,实则很快乐充实,但遇棘手之证,投药一时未果时,她总是反复思考,翻阅医书,查寻现代研究进展,直至见妥当的治疗方法并取效时,方感轻松。欧阳老认为适当动脑会令人精神愉悦,尤其带着尊重和感激生命的心意是十分有意义,“动脑而不执著,不掺杂私欲则是养神而不是耗神,神要用方能养,勿执著过用,弹精竭虑即可。临床、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欧阳老的养生之道。

(四)动静结合 形劳神逸

欧阳惠卿教授好静喜动,动静相宜。她认为保持活力,就应该使四肢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大脑不停地运转。虽人到晚年,体力日衰,每天的活动量随之减少,但生活安逸不等于饱食终日,在家里除了案头工作,常不停手脚的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每天都安排40分钟到一小时在公园散步。欧阳教授提出动和静都是养生所不可或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清静养神,又适度用神,积极思维,努力进取,才能使精神内守而又旺盛;动以养形,气血和畅,内外通达,谷气得消。故大家总是看到她在医院和校园腿脚轻便,精神矍砾。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