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兵教授(1966-),男,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一附院脑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刘仕昌教授、彭胜权教授10余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岭南温病及温病理法方药在内科学中的应用两个方向,依刘老、彭老关于“岭南湿热证”学术经验,结合岭南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特点,探讨岭南温病病证特点形成的机理和治疗机制;对温病湿热证复合因素模型,上呼吸道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性疾病湿热证的形成机理和治疗机制,醒脑开窍法对中风及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急性期血脑屏障的调节作用和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主编专著《彭胜权学验传承录》,发表彭胜权学术经验及相关科学研究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9部,参编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1部、案例式教材1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林兴栋教授(1973- ),男,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院脑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刘仕昌教授、彭胜权教授10余年,结合彭胜权教辨治“暑湿”“伏气温病”等的特点,开展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岭南温病湿热证的形成机理及治疗机制、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等研究。主持并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生物致病因子致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分子免疫学特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和科技厅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6部,2008年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刘亚敏教授(1969-),女,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导,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医研工作多年。为彭胜权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跟随彭教授临证10多年,曾参加“十五”国家科技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项目研究,为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结合彭胜权教授针对岭南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论治特色,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性脑病及乙型肝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持课题国家级1项、省级2项,获99年度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家级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3部。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被国家教育部公派到牛津大学进行访问和研究1年,主要学习病毒性疾病细胞免疫以及基因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