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彭胜权教授是江西鄱阳人氏,出身四世业医的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中医文化熏淘,目睹中医神奇疗效。鄱阳是血吸虫病高发地区,他亲眼看见祖父用中医药治愈不少血吸虫病后期出现的腹水病人,即“臌胀”病人,认识到中医不仅能治疗一般的常见病,而且能治疗不少疑难病。这一认识增强了运用中医治疗大病的信念。彭老临床治疗疑难重病时特别有信心与这一早年形成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他常说:“中医师若自己都没信心,怎么能给病人信心,怎么能治好病。”彭老治学严谨,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例如,他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确凿,远近闻名。但他不满足于已有成效,不断将研究所得运用于临床,丰富已有的治疗手段,取得很好疗效。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全国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是年轻中医渴望得到和乐于继承的,因此,将其临床经验收集于斯,以资学习和借鉴。
一、运用温病理论作指导,辨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彭胜权教授参与过三次传染病流行时的诊治工作。第一次:1968年1月至5月在附一院特设病区,集中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二次:1978年夏秋季,支援佛山市中医院内科病房,治疗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第三次:2003年春季(2月-4月)在广州3间医院会诊治疗“非典”。彭教授以温病理论作指导,辨治传染病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导致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上以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为特点,多发于15岁以下儿童。本病以冬春两季为多,彭教授认为本病属伏气温病或温疫范畴。初起多由外感引动伏气,属卫气同病证,病情发展见气营同病,严重者可见气营(血)两燔,或见热陷心包引动肝风。早期(卫气同病)中医优势明显,中后期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突发高热(多双峰热),明显头痛,肌肉痛,骨与关节痛,皮疹,疲乏为主要症状。登革出血热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出血(鼻、齿、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和休克症状。该病好发于夏、秋之季,散发者属暑湿,流行的多属瘟疫中的暑燥疫。彭教授认为:邪在卫气和气营同病早期,用中医方法可治愈;若邪在气营(血)两燔及邪入心包、热盛动风极期阶段,尽快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早期,多为暑湿,治疗中注意祛湿法使用,在极期时,湿多化燥,成为暑燥疫时,则加强清热解毒法应用;出血严重时,可加用赤芍、丹皮、藕节、茜根、白茅根、红花等药,或田七末3g冲服,或云南白药每次0.15-0.5g口服,每4-6小时一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头痛,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及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特征。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传染性强,属瘟疫中肺热时疫,广东多见兼湿症状,治疗时在卫、气分阶段,应注意祛湿。彭教授认为本病早期,一经确诊,尽早中医介入治疗,疾病可以终止在此阶段;本病中期,多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可减少激素用量;神昏之初早用安宫牛黄丸,效果好。休克用参附汤,或参附龙牡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配合用生脉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60例全部治愈。
二、善用脏腑辨证,辨治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
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肝硬化多为慢性乙型肝炎失治误治后病情恶化的结果,病程长,病机复杂,病情反复。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尤其以肝胆脾胃肾为主。其他脏腑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肝脏。因此,彭胜权教授认为脏腑辨证是辨治肝炎后肝硬化的第一大法。然而病人往往虚实夹杂,虚证主要为脾气虚、肝肾阴虚、肾阳虚。实证主要有湿浊、痰饮、血瘀、热毒等,以及脏腑气机失调所致的气郁气滞等。因此,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在紧扣脏腑辨证的同时,也要重视湿热毒瘀。
患者证型常见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肝肾阴虚、阳虚水泛、脾虚气弱、脾肾阳虚、湿热蕴结、脾虚湿困、瘀血阻络等,上述临床证型往往互相结合。因此,治疗上不能采用单一的治法,应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动态把握病情的变化,将疏肝、和胃、健脾、温肾、养阴、益津、祛湿、化瘀、解毒等治法灵活结合使用。或疏肝和胃、或祛湿健脾、或温阳利水、或和胃健脾、或柔肝养阴、或温补脾肾、或健脾疏肝、或疏肝化瘀、或疏肝健脾化瘀等。
三、精研中医痰病学说,善用温胆汤
彭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痰病学说,辨治临床各系统的疾病。鉴于痰滞于肺,则为咳喘,彭教授善用三拗汤合二陈汤;痰阻咽喉,则咽喉疼痛,痰热证则用浙贝母、僵蚕、瓜蒌皮、竹茹,痰湿证则以二陈汤为基础;痰迷心窍,则为癫狂,以温胆汤为基本方;痰阻于胃,则为痞满,恶心呕吐,以二陈汤合乌贝散为基本方;痰淤经络,则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以温胆汤合僵蚕、全蝎、蜈蚣、地龙为基本方。举凡眩晕、头痛、不寐、失恋精神抑郁,以及西医诊断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见彭教授用温胆汤治疗,取得良效。
四、重视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活用升降散
临床确实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这类病机单一的病证。然更多见的证型是患者气机失调。例如,胃宜降则和,即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上逆则可出现嗳气、反酸、胃胀、呃逆等症状;脾宜升则健,脾气当升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出现短气乏力、四肢酸软、脏器脱垂等症状;肺气宜肃降,肺气上逆则可出现喘咳;肝失正常疏泄,可横逆犯胃,出现肝胃不和等。彭教授辨证极重视患者气机升降是否正常,肝炎患者,常见肝区疼痛,嗳气,返酸,则以肝胃不和论治;肺气上逆的喘咳,则治以肃降肺气。中气下降者,则治以补中益气。彭教授善用升降散治疗久咳、反复不明原因发热、荨麻疹、头痛、多发性脱髓鞘病等疑难杂病,该方“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此方之用,着眼升降气机,因“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
(本文据彭胜权教授“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经验和体会”等,由李永宸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