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案(一)
患者姓名:赵某 性别: 女 出生年份:1965年
就诊日期:2023-7-3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赵某,女性,57岁。因“反复胃脘部痞闷不适半年,伴体重减轻5公斤 ”就诊。患者近半年来反复胃脘部痞闷不适,偶有打嗝、反酸,时有胃脘部隐痛,胃纳差,大便偏干,排便乏力。既往史:既往当地医院胃镜提示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摘除术。家族史:其母亲因胃癌去世。查体:体温:37.1℃;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67mmHg。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外形平坦,全腹软,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未扪及,肝脏肋下未触及,胆囊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肾区叩痛双侧阴性,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舌淡胖、苔薄色白,脉细弱。辅助检查:2023-6-14定西人民医院内镜:胃体息肉,咬除术;慢性萎缩性胃炎(C1)。
中医诊断:胃痞 脾气虚证
西医诊断:1.慢性胃炎 2.胃息肉咬除术后
辨证分析与立法:四诊合参,患者日常摄生失宜,劳逸失常,忧思太过,脾土受损,导致脾胃虚弱,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音不降,中焦气机升降不利,不得宣通导致痞满,发为本病。脾胃虚弱,运化不利,故见胃纳差;患者母亲因胃癌去世,加之其日常工作繁忙,忧思伤脾之余,肝气郁结、侮脾犯胃,影响中焦气机运行,日久水湿停聚于脾胃,蕴成痰湿,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互为影响。舌脉为脾气虚弱相应之脉证,证属脾气虚证,兼有肝郁;病性病位:综上所述,病位在脾胃,病性属本虚。
类证鉴别:常与积证鉴别。痞满是脘腹部痞塞胀满、以自主症状为主,腹部初诊多无块状物可触及;积证则腹内可触及包块,是聚是散,或痛或胀。中医辨证施治,治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疏肝,处方以“香砂六君子”为主,加以海螵蛸、火麻仁、赤芍。
处方: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陈皮8g,半夏(制)10,砂仁6g,木香10g,赤芍10g,海螵蛸15g,火麻仁20g,香附10g,鸡内金10g。每日一剂,嘱煎完第一次后翻渣再煎一次,混合后分2次早晚温服。
医嘱 : 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饮食方面,可使用“猴头菇炖猪肚”、“猴头菇炖鸡”、“炒薏苡仁、莲子、山药、百合”等食药同源之品调养。
7月18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胃脘部痞闷减轻,胃纳有所改善,进食肉食多则痞闷加重,舌淡胖、苔薄色白,脉细弱。
处方:党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 陈皮8g,
半夏(制)10,砂仁6g,厚朴15g,赤芍15g,海螵蛸15g,
火麻仁20g,香附10g,神曲10g、炒山楂10g、蛇舌草15,
肿节风15。
每日一剂,嘱煎完第一次后翻渣再煎一次,混合后分2次早晚温服。
医嘱 : 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
8月8日三诊:患者自言诸症皆减,胃纳改善,体重增加1kg。舌淡胖、苔薄色白,脉细弱。效不更方。
体会 胃痞之病,与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多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有赖于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对于息肉性质的界定,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该患者本身为公务员,日常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日久遂至脾胃虚弱,加之母亲因胃癌过世,忧思伤脾之余肝木乘脾土,脾虚、肝郁,遂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陈皮、法夏、砂仁、香附、木香合用燥湿、理气。赤芍祛瘀、海螵蛸制酸止痛、火麻仁润肠通便,鸡内金消食导滞。二诊改善后,考虑萎缩性胃炎有癌变可能性,而且患者有息肉病史,钳除后息肉仍再次出现,并有母亲患胃癌这一高危因素,因此选用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作用、归胃经的蛇舌草、归心、肝经的肿节风。
消化道疾病除中药汤剂、丸剂外,饮食调养是重要的措施之一,除外饮食宜忌,中药食疗处方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签 名:蔡玉荣 2023年08月20日
指导老师评语:胃为燥土,六腑以通为用,补益脾胃之气同时,当佐以行气化滞之品,通中有补,补而勿滞,以免克戗胃气和留邪之弊。
签 名:孙晓生 2023年08月25日
典型医案(二)
患者姓名:杨某 性别: 男 出生年份:1959
就诊日期:2023-06-22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杨某,男,63岁,因“乏力便溏3年”就诊。患者2018年6月因左肾肿物、右侧肾上腺腺瘤、十二指肠肿物、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恶性肿瘤钳除术后、2型糖尿病等在南方医院就诊,2018-6-5行3D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右侧肾上腺全切除术;术后左肾肿物病理为嫌色细胞癌。2020-8-24在该院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下肿物ESD术,术后病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2023年复查提示左肾术后改变,术区改变,考虑肿瘤复发,左肾周围筋膜增厚,双肾多发囊肿;十二指肠术后改变,肝内胆管稍扩张,肝S5小囊肿,胆囊多发钙化,左侧肾上腺钙化灶,前列腺钙化灶,右肺下叶基地段磨玻璃结节,建议3-6月复查;全肺多发磨玻璃、实性结节,考虑炎性肉芽肿,前纵隔结节,考虑淋巴结,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经几次手术治疗,自觉体力下降明显,为寻求中医药治疗就诊;来诊时患者诉自觉神疲乏力、大便每日3-5次,便溏为主,稍有怕冷,喜进食热性食物,面色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浮重按无力细弱。查体:体温:36.4℃;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2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外形平坦,见手术疤痕,蠕动波未见,全腹软,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未扪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叩痛双侧阴性,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舌淡胖,苔白滑,脉浮重按无力细弱。辅助检查:2020-8-24十二指肠球部粘膜下肿物ESD术,术后病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2023年CT提示左肾术后改变,术区改变,考虑肿瘤复发,左肾周围筋膜增厚,双肾多发囊肿;十二指肠术后改变,肝内胆管稍扩张,肝S5小囊肿,胆囊多发钙化,左侧肾上腺钙化灶,前列腺钙化灶,右肺下叶基地段磨玻璃结节,建议3-6月复查;全肺多发磨玻璃、实性结节,考虑炎性肉芽肿,前纵隔结节,考虑淋巴结,冠状动脉硬化。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中医诊断:虚劳 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1.肾肿物 2.高血压3级 3.肾囊肿 4.主动脉硬化 5.左肾嫌色细胞癌术后 6.高甘油三脂血症 7.2型糖尿病 8.胆囊结石 9.胃息肉 10.高尿酸血症
辨证分析与立法:辨证分析:四诊合参,考虑患者年老体弱,既往多次手术,耗伤气血,加之病情迁延反复,反复传变,邪气久羁,正气日耗,积虚成损,逐渐发为虚劳本病;患者症见大便每日3-5次,便溏为主,怕冷,喜进食热性食物,面色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浮重按无力细弱,辩证属于脾肾阳虚型;缘脾肾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见畏寒,不能温化水谷,故见便溏,每日3-5次,阳气虚衰,运化不足,故见面色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浮重按无力细弱亦为相应之脉象。
处方: 党参 30 白术 15 茯苓 20 炙甘草 6
炒薏苡仁 补骨脂15 巴戟天 15 山药30
干地黄 20 桂枝 10 陈皮 6 白芍10
柴胡 10 葛根 20 丹参 15
每日一剂,嘱煎完第一次后翻渣再煎一次,混合后分2次早晚温服。
医嘱 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
7月15日二诊:服药后仍有便溏,大便日2-3次,兼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浮重按无力细弱。原方基础上加肉桂6克,淡附子10克。并嘱患者测甲状腺功能、配合艾灸盒艾灸双侧足三里。
体会 这个患者的病理结果是嫌色细胞癌,在肾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低于10%。目前从影像学评估,考虑左肾局部复发,双肺磨玻璃结节性质待定。患者初诊表现为疲乏,畏寒,便溏,喜热饮热食。从扶正祛邪,标本缓急的原则,现阶段病情和缓,暂无危急病状;邪正相争较为和缓,以正气亏虚为主,邪气尚未亢实。治疗原则以扶正为主。从脏腑辩证,脾肾阳虚之证。补脾为重,兼以补肾。如患者兼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或原有高血压病史,持续服药,现无须服用降压药物或药物剂量,种类减少,我们可以加强温肾药物使用。必要时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另外可以配合艾灸盒艾灸双侧足三里。
签 名:蔡玉荣 2023年09月20日
指导老师评语:癌因性疲乏中医多以虚劳论治,究其因有癌症直接影响,也有癌症相关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的影响,癌症或治疗后合并并发症,如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甲状腺功能紊乱等,慢性合并症状如疼痛、失眠、免疫功能减退,心理社会因素如焦虑沮丧等多个方面,但总的特点以虚损为主、脏腑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因此在辩证中,以扶正为主,辩证以气血阴阳及脏腑辩证为主。
签 名:孙晓生 2023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