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刘* 性别: 女 出生日期:1953-02
就诊日期: 2023年8月21日 初诊 发病节气:立秋
主诉:反复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口腔溃疡半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诉缘于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复口干、多饮、多尿,饮水量约3000-4000ml/天,尿量约2500-3000ml/天,夜尿2-3次/晚,曾于外院查空腹血10.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波动情况不详。半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口腔溃疡,近半年降糖方案为“二甲双胍片0.25g tid+阿卡波糖50mg tid+瑞格列奈1mg tid 口服”治疗,空腹血糖波动在7.5-10.5mmol/L,近1月口腔溃疡未愈合,伴舌体溃疡处疼痛。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加重,伴溃疡处疼痛明显,自测随机血糖17.0mmol/L。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症见:口干、多饮、多尿,双下肢麻木,视物模糊,舌体中部肿物,溃疡,疼痛明显,右侧面颊部肿胀,口苦,无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无怕热、多汗、心悸,无腹泻、便秘交替无间歇性跛行,无双足怕冷,无踩棉花感、蚁走感、烧灼感,无尿急、尿急,无畏寒、发热,纳寐可,大便正常。近1月来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舌体中部见一直径约1cm肿物,局部溃烂,舌淡,苔白,脉细。
辅助检查:2023-08-26颈部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颌面磁共振平扫+增强:颌面部MRI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多发反应性淋巴结增生,请结合临床;2023-08-26活检(常规):(右舌肿物)鳞状细胞癌(低分化型)合并糜烂、溃疡形成,癌组织呈不规则团块状结构,部分伴有棘层松解现象,免疫组化结果:P16(-),P53(-),P63(+),Ki-67(约60%+)。
中医诊断:消渴病
证候诊断:胃热阴虚证
西医诊断:1.2型糖尿病 2.舌鳞状细胞癌(低分化型)
治 法:清热泻火,养阴和胃
处 方:
玄参颗粒1包 麦冬颗粒1包 地黄颗粒1包 白茅根颗粒1包
白及颗粒1包 薏苡仁颗粒1包 白芍颗粒1包 浙贝母颗粒1包
牡丹皮颗粒1包 三七粉颗粒1包 牛膝颗粒1包 泽泻颗粒1包
赤芍颗粒1包 菊花颗粒1包 夏枯草颗粒1包 甘草颗粒1包
7剂,水冲至250ml,饭后温服。
复诊:服药七剂,口干、多饮症状好转,舌癌疼痛较前好转,前方去菊花、夏枯草,再取7剂后专科医院行舌癌手术
心得体会:《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亏虚是消渴病发病重要因素。《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说明了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郁热,胃热伤津而发生消渴。因此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阴虚燥热。本病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本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口舌生疮,面颊肿大,阳明热证症状明显,治用增液汤滋阴增液,患者舌癌为有形肿物,治宜浙贝母、白及、夏枯草、菊花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签 名:
2023年09月10日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糖尿病(消渴病)历代医家多认为病机为阴虚燥热,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 则胃失濡养, 肾失滋源;胃热偏盛, 则可灼伤肺津, 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 阴虚火旺, 亦可上炎肺、胃,终致肺燥、胃热。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久病多脾肾虚,痰瘀互结多见。
签 名:
2023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