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5日

患者姓名:张** 性别: 女 出生日期:1966年5月

就诊日期: 2023年2月28日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雨水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20余年,加重1周

现病史:20余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空腹及夜间痛,20余年来反复发作,1周前加重。症见:畏寒喜暖,面晄神疲,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虚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轻压痛

辅助检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候诊断:脾阳虚证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    法:益气温阳,平调气血

处    方: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炙甘草6克  茯苓15g  九香虫10g   饴糖30g。

7剂,水煎,早晚温服。

复诊:上腹痛、便溏症状好转,续原方7剂后症状消失。

心得体会:

《金匮要略》中黄芪建中汤证,虽然叙证简单, 属省文方法,因条文(13)已经言明阴阳两虚的症状,故此以“虚劳里急,诸不足”来概括上条所述之证,即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瘦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特别提及“里急”,在于提示症状偏于阳虚,故在调和阴阳的基础上,加强补气的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调和阴阳,不可过偏。治疗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一两半,提示病理基础如同小建中汤证,症状突出“里急”,指明病属脾胃虚弱,病在中焦,亦近似小建中汤主症。区别在于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说明“里急”属阴阳两虚偏于阳气弱。所以缓解疼痛的方法亦与小建中汤有别,是在温养气血的基础上,益气通脉,气行则血行。比较小建中汤气血平调、偏于养血方法,黄芪建中汤则气血平调、偏于益气。

签 名:

                                  2022 年 2月 21日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黄芪建中汤的加减方法。黄芪是温补益气之品, 加入小建中汤平补之剂中,提示气为血帅, 经脉运行,一者经脉要充盈,二者要依靠阳气的推动。比较治疗血痹病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其中黄芪三两,小建汤中加黄芪一两半,治疗“虚劳诸不足,里急”,提示虚劳建中治疗中, 平调气血是主要方法,补气剂量不可过大,不可太过温燥, 不可调和阴阳太过偏颇。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在虚劳诸不足的基础上,即使偏于气虚,治疗药物的搭配上,亦应当略微偏重,而不可太过温燥,以防伤阴。

                                       签 名:

                       2022  年 2月21日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