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某,男,34 岁,1990 年 6 月 21 日初诊。
主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口干、咽痛、痰多。患者因鼻咽癌行放射治疗后延王教授诊治。
诊见:口干欲饮,咽痛,痰多微黄,间有鼻塞,头晕,胃纳差,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检查见口腔黏膜及鼻咽黏膜充血、水肿。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初以津液耗伤,肺胃阴虚为主证。治疗分阶段,初宜清肺养胃,兼清热化痰为主。
处方:葛根、山海螺、谷芽各 30g,太子参、玄参、白芍、沙参、麦冬各 15g,浙贝母、瓜蒌仁各 10g。每天1 剂,水煎服。
治疗 2 月后口干、咽痛诸症基本消失。但随后又出现低头触电感,左耳鸣呈高音调,夜尿频、每晚 3~4次,舌淡红、苔白,脉细滑。检查见鼻咽黏膜充血。辨证为气阴两虚,脑失所养。治宜益气养阴,滋肾养髓。处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芍、旱莲草各 15g,女贞子 10g,枸杞子、覆盆子各 12g,山海螺 30g。每天 1 剂,水煎服。
调理治疗 5 月后复查,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间或痰中有痂块,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检查见鼻咽或可见少许分泌物、痂块附着。续守上方去覆盆子,以益气养阴为主,以巩固疗效。在以上治疗过程中,除运用基本处方外,临证时还根据患者出现不同情况,随症加减:口干引饮甚时选加石斛、玄参、葛根;咽痛不适时选加桑白皮、桔梗、牛蒡子、岗梅根、甘草;痰多黏稠难咯时选加瓜蒌仁、浙贝母、法半夏、僵蚕、陈皮;头晕耳鸣,低头四肢触电感时选加老桑枝、鸡血藤、淮牛膝、何首乌、山茱萸;头痛时选加白蒺藜、蔓荆子、菊花、柴胡、川芎;此外解毒散结药如猫爪草、重楼、山海螺等轮流使用。
随访:2004 年 1 月、2008 年 1 月、2010 年 1 月随诊,患者身体各方面情况良好,20 多年来,保持了很好的生活质量。
按:本例患者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经过中医药辨治调理,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放疗后初期,邪热耗伤肺胃阴津,体内津液不足,不能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孔窍。治疗宜清肺养胃,润燥生津;内有痰热,则兼以清热化痰之品。服药 2 月后,口干诸症已大减,但又出现低头触电感、耳鸣、夜尿频等症,此为邪热伤及肺肾之阴,脑失所养。故治疗予益气养血,滋肾养髓,通窍醒脑为主。调治后患者低头触电感消失,头晕、耳鸣等症渐除。其中猫爪草、重楼、山海螺是王教授常用治疗鼻咽癌的专药。山海螺消肿解毒,且有益气的作用,较多选用。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重楼清热解毒,可适当选用。本例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用大量苦寒的中草药,而是通过辨证治疗,更好地调整了患者的全身的功能状态,对缓解放疗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巩固放疗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