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二
日期:2018年07月04日 05:13:04

胡某, 男, 62岁, 工程师, 2001年 1月 10日初诊, 以“鼻塞流涕伴嗅觉失灵反复发作约 5年”就诊。 

1995年时曾不明原因出现嗅觉消失, 双侧鼻塞, 鼻内干燥感, 流涕黏白, 经治好转。近月来嗅觉明显减退, 曾在某省医院治疗, 行封闭注射, 稍好转,但有反复, 近来加重, 胃纳欠佳, 口干, 二便常。检查见双下鼻甲淡红稍肿, 双中鼻道见少许分泌物引流, 鼻咽部充血, 有少许分泌物附着, 舌质红, 苔白, 脉细滑。 2001年 1月 4日某省医院 CT示: 全副鼻窦炎伴蝶窦积液。医生劝其行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要求中医治疗。病史较长,综合舌脉症及检查,中医诊断为鼻渊,西医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年老,患鼻渊日久,脾虚运化无力,湿浊充斥于中州, 湿浊上蒸, 蒙蔽空清之窍,脾虚湿困,虚实夹杂, 本虚标实,故辨证为脾气虚弱,湿浊余邪困聚清窍。治当健脾祛湿, 芳香化浊, 辅以活血通窍。

处方: 太子参、云苓各 15g, 白术、防风各 10g, 桑白皮、杭菊各 12g, 辛夷花、白芷、藿香、佩兰各 10g, 郁金 12g, 川芎、甘草各 6g。水煎服,翻渣再煎, 蒸气吸鼻。配合滴鼻灵滴鼻及耳穴贴压治疗(鼻、内鼻、内分泌、神门、肺、脾、肾上腺 )。

至 2001年 3月 14日四诊,嗅觉渐恢复如常,有时较差,但有鼻干涕黏, 胃纳可,二便调。检查同前。2001年3月 25日五诊,嗅觉能够保持,灵敏度较差, 仍有鼻内干燥感。检查同前。以原方案继续巩固,7剂继用。 

2001年 4月 11日六诊,嗅觉能保持,鼻涕少,胃纳可。检查: 双下鼻甲不大,淡红,未见引流,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滑。期获全效,仍需调理重在肺脾, 兼顾肝肾。处方: 党参、北芪、云苓各 15g, 白术、防风、辛夷花、白芷、川芎各 10g, 柴胡、益智仁各 12g, 沙参、百合各 15g, 甘草 6g。7剂继用。

经 9个月中医调治, 至 2001年 9月复查M RI结果示: 蝶窦黏膜增厚, 余副鼻窦未见异常。鼻部症状消失, 嗅觉恢复正常, 免除了手术之苦。随访: 患者嗅觉保持近半年, 其后又有反复, 后再宗上方案调理, 疗效满意。

按:本例鼻渊患者,来诊时突出症状是嗅觉失灵。《灵枢》: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的正常功能,又有赖于脾气的健旺,患者鼻渊多年,年事已高,久病体虚,脾虚则功能失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鼻失养而嗅觉失灵。患者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脉细为脾虚之征。鼻干口苦为脾阴不足, 津液不能上承,故治法宜健脾益气为要,或兼以祛湿消肿、芳香化浊、活血祛瘀等法,灵活加减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