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
日期:2018年07月04日 05:13:04

孙某,女,54 岁,2012 年 3 月 23 日初诊。右耳鸣约 5月。

诊见:偶左耳鸣,安静环境下鸣响,鸣声如洗衣机声,夜间难入睡,口不干,痰少,烦躁,无眩晕,自觉听力无明显下降,胃纳、二便调。脉细滑,舌质淡、齿印、苔白干。检查:双耳鼓膜正常。2012 年 3 月 13 日中山三院纯音听力测试示:双耳高频听力下降。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 PO AE)通过。

中医诊断:耳鸣,证属:肝气郁结,肝阴不足;治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

处方:柴胡、川芎、香附、石菖蒲、龙眼肉、远志各 10g,白芍、葛根、益智仁、合欢皮各 15g,浮小麦、夜交藤各 30g,炙甘草 6g。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贴右耳穴。天王补心丹 2 盒,每次 6g,每天 2 次;七叶神安片 1 盒,每次 2 片,每天 3 次。嘱患者每天早、中、晚各行鸣天鼓 1次,睡前热水泡脚和听轻音乐。

3 月 30 日二诊:自觉右耳鸣鸣声减少,夜睡仍较差,无眩晕,口微干,胃纳一般,二便调。脉细,舌质淡暗、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在前方基础上加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 30g,7 剂。

4 月 6 日三诊:右耳仍鸣(曾有一天无耳鸣),夜睡欠佳,胃纳佳,二便调,脉细,舌质淡暗、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上方去远志、浮小麦、合欢皮,加酸枣仁、山茱萸各10g,7 剂。

4 月 20 日四诊:自觉右耳鸣减轻,时轻时重,痰少,胃纳一般,夜眠尚可(耳鸣减轻则睡眠佳)。脉细,舌质淡、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守前方 7 剂。

4 月 27 日五诊:右耳鸣仍时轻时重,耳鸣时烦躁,眠差,脉细,舌质淡、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处方:党参、白术、当归、远志、木香、龙眼肉、大枣各 10g,黄芪 20g,茯苓、合欢皮、益智仁各 15g,夜交藤、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 30g,炙甘草 6g,7 剂。

5 月 4 日六诊:右耳鸣减轻较多,睡眠欠佳,白天无觉耳鸣,上半夜偶无耳鸣。脉细,舌质暗红、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守前方 7 剂。

5 月 11 日七诊:近周已无明显耳鸣,但有堵塞的感觉,夜睡一般,胃纳、二便调。脉细,舌质淡红、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继续守前方 7 剂。

八诊至十一诊,患者偶有耳鸣,在噪音环境下稍有右耳鸣,眠一般,胃纳、二便调,脉细,舌质稍暗淡、齿印、苔白。查双耳鼓膜正常。在上方基础上稍有加减,巩固疗效。后患者外出旅游,未再就诊,电话随访 5 月,患者未再有明显耳鸣。

按:该患者初诊时耳鸣明显,影响生活工作,特别是影响睡眠,心情烦躁,神情忧郁,欲哭,检查双耳鼓膜正常,舌质淡、齿印、苔白干,脉细滑。辨证属肝气郁结,肝阴不足。故治以疏肝柔肝为主,重点在疏肝理气通窍,佐以养心安神。柴胡、川芎、香附、合欢皮以疏肝理气通窍,白芍、炙甘草以养肝柔肝,葛根、石菖蒲以升清阳,醒神通窍,浮小麦、夜交藤、远志、龙眼肉以养心安神,益智仁以暖脾温肾。配合天王补心丹、七叶神安片以养心神,助眠。二诊时患者自觉右耳鸣鸣声减少,夜睡仍较差,脉细,舌质淡暗、苔白,故在前方基础上加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潜阳,引阳入阴,由寤转寐。三诊时患者右耳仍鸣 (曾有一天无耳鸣),夜睡欠佳,脉细,舌质淡暗、苔白,患者情绪较前明显好转,治疗信心增加,人较前开朗,故在前方去远志、浮小麦、合欢皮,加酸枣仁、山茱萸以养肝柔肝、补肾阴。四诊时患者耳鸣、睡眠较前好转,故继续守前方 7 剂。五诊时,患者右耳鸣时轻时重,耳鸣时烦躁,眠差,脉细,舌质淡、苔白,患者情绪较前回落,神情稍有忧郁,面色萎黄,故辨证为气血亏虚,党参、白术、当归、黄芪、茯苓以益气健脾、补益气血,大枣、炙甘草以健脾和胃,木香以理气,防止补益气血过于滋腻碍胃,远志以养心安神,龙眼肉以益心脾、养气血、安心神。合欢皮以疏肝理气,益智仁以暖脾温肾,夜交藤以安神,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潜阳,引阳入阴。六诊至十一诊,患者耳鸣轻微,在噪音环境下右耳仍有少许不适,故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巩固疗效,十一诊时患者情绪佳,面色佳,已无明显烦躁、忧郁之征,并积极计划外出旅游,后 5 月电话随访患者,已无明显耳鸣。本例王士贞教授根据患者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的证,随证用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