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吴伟教授简介
    • 吴伟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发明专利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养心闾
运动与心血管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日 21:48:16

医学指导/大内科:吴伟主任中医师

文/心血管科:刘煜德副主任医师 林晋海研究生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提高人体心血管机能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体质,应注意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类型、运动量、强度、时间及节律)。

   在心血管专科门诊,一名优秀医生在看病时必须开出五大处方:药物处方、饮食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和戒烟处方。同理,无论出于养生还是防病治病的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以确保科学、有效及安全;当然,该项运动最好还能愉悦身心,以便长期坚持。

图1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生前数十年如一日练习八段锦

古代医学家、养生家崇尚运动

   在中国古汉语词汇中没有“体育”一词。这个词是十九世纪从日本传入我国的。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运动,只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古今医学家、养生家均十分推崇体育运动,例如吐纳、导引、气功、太极、武术、华佗五禽戏等。

图2  85岁高龄的名老中医陈镜合教授长期坚持练习武术、健步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巨著《素问》开篇明义,指出了养生防病治病的要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和于术数”说的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运动锻炼。同时期的《庄子·外篇·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古代也有其他的运动方式,例如球类运动有蹴鞠、击鞠、捶丸、木射、掌旋球等;跑、跳、投掷;游泳、滑冰、摔跤等。

   运动与体育密不可分。现代体育依然闪烁着中华文明宝库尤其是中医养生学的光芒。现代体育是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

运动对心血管的益处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吕氏春秋·达郁》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名医华佗说:“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现代研究证明,运动可为心血管健康带来多重获益,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分泌有益的活性物质,通过调节交感与迷走神经而调节血压和心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睡眠等。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尚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病病死率。此外,国医大师邓老曾结合自身养生体会提出:“养生先养心,运动健身心”。

图3   晚年邓老通过静养功--吐纳养心养神。

运动方法

  1.未病先防

   对于没有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运动可以起到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作用。健康青中年人可以参加强度稍高的运动,如各项球类运动、游泳、跑步、健身、登山等;青年人鼓励参加竞技性运动、群体性运动,例如三大球类、挥拍运动、乒乓球等;老年人可以参加太极拳,步行等轻度体育运动;超高龄人群建议以散步、邓老静养功为主。

图4  健康青中年人可以参加各种球类运动


  2.已病防变

   一般地,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以及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心衰病情稳定者,提倡力所能及的轻度体育运动,如平地步行、室内步行;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如病情稳定,可参加轻中度的体育运动。

   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运动调养为例。高血压病人的运动类型应以有氧代谢运动为原则。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憋气练习。应该选择全身性的、节奏性强、有助于放松、便于全面锻炼的项目。有条件的可利用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等进行运动。目前比较适合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种类和方法有邓老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郊游、垂钓等。

   对于冠心病患者,理想的运动强度则为中、低强度。提倡有氧运动、循序渐进的力量练习、娱乐性运动、放松性练习、职业性运动、医疗体操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如邓老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式,主要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以及气功中的动功。


  3.运动节律

   每次锻炼时长不少于15分钟,每周锻炼频率不少于3次。因人而异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心衰或其他慢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或在室内缓慢步行。


  4.运动目标

   一般把运动心率控制在合适范围。运动期间心率应控制在最大运动心率60%-90%的范围或最大摄氧量的50%-80%。

   最大运动心率=(220-年龄)×0.8

   有条件者,可完善心肺运动试验等功能检查,由医生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感受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健康青中年人运动,每次运动1小时,以汗出畅快为目标。健康的老年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每次运动45-60分钟,则以微微汗出为目标。然而,无论何种运动,均以运动后第二天不觉得疲劳为宜。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结语

   运动是养生、防治疾病的重要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运动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对于已经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仍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并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运动锻炼。

(2022.6.22完稿)


专家简介:

   吴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主要学术继承人之一。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3部教材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4楼7室),周三下午(普通门诊,门诊楼4楼5室)。

作者简介:

   刘煜德,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痰瘀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计算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主要从事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文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


   出诊时间:周二、四、日全天,周一、周三、周五上午(门诊楼4层2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