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已宣传多年。然而,许多人心存侥幸,“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男士一支烟,风度自翩翩”,甚至将递烟作为交际的一种“礼节”。
我国人均烟草消费量仍逐年上升,吸烟率也居高不下(图 1)。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当前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50.5%。
图 1 我国逐年吸烟率
吸烟的途径有哪几种?
吸烟的种类或方式包括普通卷烟、雪茄、烟斗加烟丝、水烟筒加烟丝、无烟烟草及电子烟等。从来源上,烟又分一手烟、二手烟及三手烟。一手烟是吸烟者直接吸入肺部及体内的烟雾;二手烟是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间接吸入;三手烟则是“吞云吐雾”后,残留在周围环境的部分、吸烟者呼出或皮肤散发的烟味。
研究表明,约70%的家庭、32%的公共场合及25%的工作场所存在二手烟、三手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很多人虽然不吸烟,但也深受其荼毒。
吸烟严重危害心血管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可导致血管功能异常、肺部结构损害、关键基因突变及胰岛素抵抗等,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多种病变。烟量越大、烟龄越长,上述疾病的发病风险就越高。
每年,我国有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身受其害。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报道,约1/3的人吸烟相关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吸烟者得冠心病的概率,也比不吸烟者高出1.5-4倍。烟草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诱导机体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皮,影响血管正常的收缩、舒张,促进血栓形成;同时导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使脂质代谢紊乱,最终促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此外,烟草具有神经毒性,吸烟可导致成瘾。
电子烟更加有害
随着传统烟草的危害深入人心,市面上开始出现号称无烟、健康的电子烟,后者甚至以新潮、时尚的标签在全球迅速流行。而在我国,电子烟的使用率为0.9%,约1035万人。
电子烟真的健康吗?其实不然。①电子烟液含有甲醛、乙醛等致癌物质,在高温下可产生多种一类致癌物;②电子烟的气溶胶可检出锡、铜等多种重金属,可损害人体神经系统。③电子烟气溶胶的颗粒更小,因此吸入体内的危害更大。④电子烟同样具有成瘾性,不亚于传统烟草。
提倡戒烟,以保护心血管
吸烟每年可导致全球800多万人死亡,而戒烟可有效降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其预后。因此,预防吸烟、提倡戒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其成本极低而获益甚大。
根据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戒烟率为20.1%;每日吸烟者戒烟率为15.6%。然而,长期戒烟成功率仅约2%。
吸烟人群大多有戒了复吸、吸了又戒的经历,即烟草依赖,也是戒烟最大的阻力。烟草依赖主要来源于具有成瘾性的尼古丁——一旦停止吸烟,烟草依赖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头痛等戒断症状。复吸则可减轻戒断表现,同时也使戒烟前功尽弃。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正是吸烟的可怕之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烟草依赖呢?其标准为在过去1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①强烈渴求吸烟;②难以控制吸烟行为;③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④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⑤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⑥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明确指出: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戒烟不止有必要,而且有方法。据报道,19.8%的吸烟者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但其中90.1%未使用过任何戒烟服务。实际上,当前有丰富的戒烟手段,包括戒烟动机干预与戒烟治疗,后者包括制定戒烟计划、处理戒断症状及随访等,其中包含戒烟药物治疗。
日常调护与中医保健
戒烟期间有以下调护要点。
(1)彻底戒烟。①戒烟后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尝试吸烟,即便是一口。②明确告知亲友自己戒烟,自律+他律,避免再前往吸烟场所。
(2)处理戒断症状。针对不适采取相应措施,如感到紧张、烦躁时深呼吸或散步;难以集中精力时,减少工作负担;在疲惫乏力、昏昏欲睡时,主动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总想进食时,多吃蔬果替代,可以品茶、嗑瓜子等干果,消除烟瘾。
(3)限酒。“烟酒不分家”,酗酒会诱导烟瘾发作。因而戒烟期间尽量限酒。
(4)运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言:“运动健身心。”运动可转移烟瘾之欲,陶冶性情,有助于提高戒烟成功率。
(5)医疗干预。在必要时至戒烟专科就诊。
中医认为,烟为火热之毒;肺朝百脉,而烟毒经口鼻入肺,可遍布脏腑、经络,毒害全身。其病机总属肺胃有热,再辨病辨证选用清肺化痰、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等法进行治疗。
结语
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和推广戒烟行动,永远在路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控烟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80%。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魏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戒烟,越早越好!对于每一位吸烟者来说,现在就戒吧,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1]王辰,肖丹,池慧.《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0):937-952.
[2]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J].中老年保健,2015(10):4-5.
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4部教材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4楼7室),周三下午(普通门诊,门诊楼4楼5室)。
作者简介:
吴辉,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中医心血管防治研究工作20余年,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心脏保护学组副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科研课题10余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主编副主编专著两部,参编专著及教材9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含介入治疗)、双心诊疗及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心血管科门诊,门诊楼4楼5室),周四下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7楼16诊室),周日上午(心血管科门诊,门诊楼4楼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