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吴伟教授简介
    • 吴伟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发明专利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养心闾
传统的紫金竹壳茶
—— 医学指导:大内科 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 顾铭洋、罗元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 07:19:36

广东的一些街头小店、食品超市,有时在摆卖一种像北方糖葫芦般,一条条或一扎扎的茶。“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呢?其实是茶!紫金竹壳茶不仅是日常品茗的那种茶叶,更指的是中医复方的“汤药”。北方人抓药就说抓药,广东现在的老一辈的朋友们还保留着这样的叫法——“执几剂茶”(抓几付中药),“煲茶”(煎药)。

竹壳茶又称葫芦茶,以整片竹壳包扎成五个连珠葫芦状,底部贴上红纸标签。这些年因利润低微,且外观“老土”,故在广州已难觅踪迹。可它却是真材实料之药茶,内含葫芦茶、鸡骨草、鸭脚木叶、金银花、车前草、金不换、救必应等中草药,海外侨胞称“仙茶”,现已有近 400年的悠久历史,竹壳茶放越久发酵效果就越好,类似普洱茶,越陈越有价值。

竹壳茶是紫金县传统特产“三朵花”之一。紫金县地处河源市,近年来,河源茶叶产业逐年扩大。河源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清朝乾隆年间《河源县志·物产卷》也记载:“岭南山地产茶者多,而河邑独盛。上莞、康禾诸约,居人生计,多半赖此”;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有关于粤北产茶的记载。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紫金县山区植被丰茂,土壤湿润疏松,昼夜温差大,云雾弥漫,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中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紫金竹壳茶的原材料就是从当地采摘来的。据说明末清初、紫金县有一叫范源的农民,到罗浮山探亲游玩时突然上吐下泻、畏寒怯冷、幸得道长两粒药丸相救。他于是恳求道长,以慈悲为怀,赐予药方,帮乡亲治病,道长便将“救必应”、“鸭脚木”等20多味草药的药方列出交给范源。范源回到老家后,便按药方采药制成丹丸给邻居治病,果然灵验,后将药方传给他五个儿子,并要儿子同心同德为乡亲治病,才有了将药丸用竹壳卷好、扎成5个圆葫芦,表示五子同心的紫金竹壳茶,成为紫金县闻名于世的三大特产之一。

竹壳茶性味微苦、涩、凉,有清肺利咽、清热利湿、消滞杀虫的功效,能治咽喉肿痛,肺燥咳嗽痰血,湿热泻痢,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常与其它药配成清暑消滞类凉茶,也可单方煎水当茶饮。竹壳茶还能防腐杀虫,《岭南采药录》记载:“干置衣箱中,辟蠹去蛀虱。”广东民间用它腌制咸鱼和肉类,以防蝇蛆。

竹壳茶的制作工序十分简单,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既不像铁观音是炒出来的,也不像凉茶是煮出来的,它需要经过蒸煮两道工序:先将原材料洗净,晒干后按比例配料,加适量水蒸煮,直至水煮干,经蒸煮后的中草药烘干、搅碎成颗粒再精选,竹壳茶就制成了。再次,紫金竹壳茶在蒸煮时很讲究火候,一般以温火为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草药中的药效蒸发出去,在原材料的选取上也十分考究,只取优质的原材料才能煮出优质的竹壳茶。

紫金竹壳茶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清热祛湿解暑:清热消暑,利湿消滞,用治感受暑热、感冒食滞、大肠湿热等病证。也治疗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②健胃消食:每次取茶丸两个,加水煎滚5分钟即可饮用。能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常与其它药配成清暑消滞类凉茶,也可单方100至150克煎水当茶饮。

③防虫保健:葫芦茶的全草能防腐杀虫,《岭南采药录》记载:“干置衣箱中,辟蠹去蛀虱。”广东民间用它腌制咸鱼和肉类,以防蝇蛆。竹壳茶现已制成袋泡剂和冲剂等新剂型,前者易名为“保健茶”,加入了现代广东民间凉茶的行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金竹壳茶用洛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实验表明开水用量对竹壳茶中黄丽类物质冲出率不呈线形关系,故泡饮竹壳茶时可依据个人口味进行冲泡。竹壳茶茶汤黄酮含量高,第一泡茶的茶汤黄酮含量为3.58%,第二泡茶汤黄酮含量为1.79%,第三泡茶汤含黄酮为0.81%,说明多次泡煮竹壳茶茶汤仍有一定的饮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过敏、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用保健功能,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4部教材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4楼7室),周三下午(普通门诊,门诊楼4楼5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