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一种常见蔬菜类的食材,也可做调味品食用,如最常用做辣椒酱。辣椒的辛辣刺激性,是很多人的最爱。特别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人们吃辣是出了名的,当地人没有辣椒吃不下饭。辣椒的辣味不仅能够刺激人们的食欲,而且对于居住在水土比较寒凉的地区,或者体质比较虚寒的人群,能够温胃祛寒。对于治疗消化不良者,有很好的助消化效果。那么,高血压患者能否食用辣椒呢?食用辣椒是否获益?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高血压严重程度以及平时血压管控情况。
辣椒的来源
辣椒原产于美洲,并在欧洲大航海时代传入欧洲,后来才传入中国等亚洲国家。起初,辣椒被视为观赏植物。直到明末清初,人们才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辣椒在我国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并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辣椒文化。
辣椒的种类
辣椒分为樱桃椒、圆锥椒、簇生椒、长椒类、甜柿椒等类。樱桃椒:叶中等大小,圆形、卵圆或椭圆形,果小如樱桃,圆形或扁圆形,红、黄或微紧色,辣味甚强。如成都的扣子椒、五色椒等。圆锥椒:植株矮,果实为圆锥形或圆筒形,多向上生长,味辣,如仓平的鸡心椒等。簇生椒:叶狭长,果实族生,向上生长,果色深红、果肉薄、辣味甚强、油分高,如贵州七星椒等。长椒:株型矮小至高大,分枝性强,叶片较小或中等,果实一般下垂,为长角形,先端尖,微弯曲,似牛角、羊角、线形。甜柿椒:分枝性较弱,叶片和果实均较大,清香但辣味不厚,如市面上的菜椒。
辣椒的营养成分及对健康益处
辣椒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胡萝卜素和抗氧化剂等;钾、镁、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含量居各种蔬菜之首。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发挥多种健康益处。辣椒具有强烈的舌部、口腔粘膜和咽部的刺激作用,能促进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增加唾液腺分泌,帮助消化;缓解胸腹拘急冷痛;治疗痢疾,杀抑胃肠内的寄生虫;防治冠心病及动脉硬化,可促进血管舒张;抗炎、抗氧化和调节新陈代谢;促进排便等作用。虽然辣椒素可刺激人舌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的暂时升高,但是一般在10~15分钟后复原,甚至使血压有所下降。研究证明,辣椒中的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具有降压效果。
中医对辣椒的认识
明代姚可成著《食物本草》(1550年)记载:辣椒“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食物宜忌》曰:“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清代赵学敏撰《纲目拾遗》说:“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中医认为,辣椒味辛、性热。功效:温中健胃,散寒燥湿,发汗。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部有冷感,泻下稀水;或寒湿郁滞,少食苔腻,身体困倦,肢体酸痛;或感冒风寒,恶寒无汗。一般用法:煎炒,煮食,研末服或生食;很少入汤剂。食用辣椒宜忌应注意:食用辣椒宜选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润多肉者。辣椒,不宜多食;过食可引起头昏,眼干,口腔、腹部或肛门灼热,疼痛,腹泻,口舌生疮等。凡体质实热、体瘦阴虚火旺、咳嗽、咯血、吐血、便血、目疾、疮疖疥癣和消化道溃疡者,不宜食用。
辣椒对血压及心血管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辣椒和胡椒中的辣椒素具有一定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功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心血管病。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活性成分,正是这种化合物让我们吃辣椒时产生灼烧感。辣椒素具有:①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水平。②抗炎与抗氧化作用。辣椒中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物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健康,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的发展。③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辣椒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进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可以食用辣椒吗?
鉴于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辣椒素、生物碱类、甾类、黄酮类、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等,而这些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作用,对血液中的类脂物质有调节作用,降低人体有害的胆固醇水平,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抗血栓等。因此,高血压患者适当吃些辣椒对身体有好处。为此,建议:①对于大部分高血压人群,在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基本达标的前提下,是可以适当吃一些辣椒的。②如果患者高血压程度较为严重,或平日血压控制不佳,则不建议患者食用辣椒。辣椒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此类患者进食辣椒,则可能出现血压一过性升高,对患者的病情不利。
不宜食用辣椒的人群
因辣椒辛热,食用辣椒可能使人上火,或可使体内湿从热化,湿热蕴结,酿成热毒,出现诸如咽喉肿痛、皮肤痤疮、胃脘痛、痔疮加重或痔疮出血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则会引起火毒炽盛的表现,如胃脘灼热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甚至呕血、尿血、衄血、血压升高或下降(因人而异)。因辣椒素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跳加快,心动过速,短期内大量服用,可诱发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急性心衰发作、甚至心脏猝死。高血压人群若有以下情况,建议慎吃、少吃或者不宜吃辣椒:高血压病患者服药血压不达标、血压波动不稳定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病;慢性胃炎、活动性胃溃疡、食管炎;痔疮出血等。尤其对于合并胃肠道疾病者,由于辣椒素的局部刺激,导致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胃肠蠕动剧增,而引起腹痛、腹泻,影响消化功能恢复,建议不宜食用辣椒。
结论
食用辣椒已是一种文化。尽管辣椒对高血压有一定的益处,可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作为一种调味品和蔬菜,辣椒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具有一定养生防病治病的作用。适量食用辣椒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所裨益。不过,我们并不建议人们过量食用辣椒来养生,也不建议本来不能吃辣、不喜欢吃辣的人,专门去吃辣椒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合理的饮食结构需要做到均衡。在这里还特别提醒人们,辣椒并不能代替经过临床试验并证明有效的处方药。我们应该将辣椒作为饮食多样化的一部分。防治高血压,我们倡导综合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持整体的健康状况。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4部教材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岭南名医门诊,门诊南楼4楼7室),周三下午(普通门诊,门诊楼4楼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