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发现,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已经过去了,新冠奥密克戎核酸或抗原检测也早就已经转阴,但该病毒带来的长期影响,却总是挥之不去,其中最常见之一症状就是发现自己的脑子不如以前好使了,总是容易忘事,思考问题时感觉有点慢半拍,特别容易疲劳,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坐在家里客厅常常发愣等,这就是大家近期频繁听说的“脑雾”(brain fog)。“脑雾”是什么,怎么查,如何发挥中医康复调养的优势?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1 “脑雾”症头部犹如“一团云雾”
“脑雾”是什么?
“脑雾”是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在昼夜节律中因过度疲劳而产生的感觉。这一名词的诞生可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德国医生格奥尔格·格雷纳首次使用“理性之光的雾”或“意识的云雾”来描述一种人类认知缺陷。从此,“脑雾”作为一个术语,被用于描述认知迟缓。在20世纪90年代,“脑雾”主要被用于描述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状态或者症状。“脑雾”不是医学或者科学上的一个术语。当某人睡眠不足,或由于安眠药物的副作用,或化疗后,或脑震荡后,导致嗜睡,精神萎靡不振,也会出现“脑雾”。
随着新冠广为流行,“脑雾”这一名词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据调查,新冠“脑雾”是指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相似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语言流畅性、记忆力、执行能力、处理速度等受损,相关研究表明新冠感染人群约有81%出现“脑雾”相关表现,高于头痛(68%)、感觉异常(60%)、听觉障碍(59%)等。
“脑雾”有什么症状表现?
·注意力难以集中;
·记忆衰退;
·思考分析能力下降;
·思维凌乱、思维缓慢;
·意志力和决策力都变弱;
·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句子来与他人交流;
·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简单的工作;
·很难回忆过去的事。
“脑雾”的发生机制
1、西医机制
(1)病毒直接介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
新冠病毒会侵袭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嗅觉区域以及沿着神经通路传输到嗅觉区域以外的部位,之后通过ACE2受体进入人体的多种细胞内进行复制,引发炎症反应。
(2)胶质细胞活化与损伤
当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时会激活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遍布大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动免疫防御的主要形式,而在海马白质中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阻碍海马回神经元分化成新的颗粒细胞来抑制海马神经元新生,最终导致海马依赖性记忆的形成和稳定性受损。其次,炎症因子的刺激可能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脱髓鞘和脑白质损伤,从而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储存及学习和记忆等功能。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微血栓形成
SARS-CoV-2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触发血小板的聚集、活化与纤维蛋白的形成。其次,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正常凝血途径的破坏和缺氧可能导致延长的高炎症和高凝状态的发展,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会影响神经元的氧供与代谢,最终影响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南非学者Pretorius等研究表明,长新冠的症状可能与微血管血栓有关,全身微小血管栓塞导致长新冠症状,如疲劳、肌肉疼痛和脑雾等。他们后续发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可在体内停留长达一年)触发了微血管血栓形成,而且这种血栓能抵抗纤维蛋白溶解。
图2 长新冠的症状与微血管血栓有关
(4)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保护的其他主体由两大障碍:血脑屏障(BBB)和血液-CSF的障碍(B-CSF-B)。SARS-CoV-2进入脑组织引发神经炎,对神经胶质细胞造成破坏后可能造成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这将使外周细胞因子和其他血液衍生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进一步驱动神经炎症反应。
2、中医机制
新冠病机属中医“湿毒”、“疫毒”“热毒”等,变化迅速多端。中医认为,脑雾主要由湿浊上蒙清窍和毒邪损伤脑络导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清阳不升,清窍(脑窍)空虚,湿邪(浊阴)容易上逆蒙蔽清窍,出现头蒙、困顿、倦怠、乏力等“脑雾”表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 意指人体中阳气不足,因而感受湿邪,使清阳之气更受阻碍,不能上升于头,出现头重而胀甚至昏蒙,如以物包裹之状。此外,新冠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微小血栓病理改变,也类似中医的血脉瘀阻,瘀血阻窍之病机。
图3 “脑雾”怎么查
“脑雾”怎么查?
相信大家都想问:“阳过”后出现上述表现,是不是得了“脑雾”?以下检验、检查可辅助判断。
(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图1)。依次回答量表上的问题并统计得分,并根据受教育程度判断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
图4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2)理化检查:可根据情况完善如血液常规、生化、肝肾功能等排查全身性基础性疾病,或完善头颅CT及MRI检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完善脑电图检测。
“脑雾”的中医治疗
1.汤药治疗
(1)湿浊上蒙
症状:头重昏蒙,善忘,胸闷,食少多寐,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浊开窍。
方剂:益气聪明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茂、白芍、黄柏、升麻、葛根、蔓荆子、半夏、白术、天麻、炙甘草)。可选用温胆片(院内制剂)。
(2)脑络失养
症状:善忘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益气填精,健脑开窍。
方剂:孔圣枕中丹合开心散加减(远志、石营蒲、龟板、龙骨、人参、获苓、当归、川芎)。
(3)瘀血阻窍
症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疼部位固定,夜间为甚,舌瘀暗,苔薄黄,或厚腻,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川红花、川芎、赤芍、生姜、大枣、葱白、石菖蒲、远志)。可选用脑醒丸(院内制剂)。
参考新近发布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建议:头重昏蒙者,可选用半夏天麻丸、牛黄清心丸等;头痛舌紫者,可选用养血清脑颗粒、舒脑欣滴丸、银杏酮酯滴丸、银杏叶片等;腰膝酸软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瘀血阻窍,可选用血府逐瘀丸。可配合应用多维元素片、维生素E。注:以上方药,须经医师辨证、指导后选服。
2.外治法
【针刺疗法】
选穴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人中、风府、内关。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可配合电针、红外线治疗。
【艾灸疗法】
取天柱、肺俞、心俞、胃俞、中脘,用艾条悬灸或直接灸,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次为一疗程。
【岭南火针疗法】
取神庭、百会、风府、大椎穴,在穴位涂以万花油,以细火针频频浅刺,每组7下,点刺3组为一次治疗,一周治疗2次,一周为一疗程。
【耳针疗法】
可使用毫针、王不留行籽或揿针,选用心、肾、肺、脑干、皮质下等穴位,隔3日治疗一次。
“脑雾”的生活调摄
①脑力锻炼:拼图、文字数字游戏、记忆练习或阅读。
②症状治疗:做事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一次只做一件事,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利用笔记、日记写作,背诵诗词歌词等,辅助恢复正常的记忆力。
③有氧运动:建议在新冠相关症状消失和转阴10天后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运动。一个月后,才可以参加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如跑步,球类、游泳等竞技性运动。
④健康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营养和总体热量的摄入。尤其须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⑤戒烟戒酒,同时避免、或者减少服用可引起或加剧“脑雾”症状的药物,如安眠药、抗焦虑、抗抑郁药。对于阳康后的失眠,多发挥中医药、针灸、推拿的治疗优势。
⑥起居有时,注意作息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
⑦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⑧可通过服用食疗药膳促进康复,如人参瘦肉汤(人参10g,瘦肉100g,生姜2片):瘦肉洗净、切块,与人参一起放进炖盅,加水适量,加盖隔水炖1-2小时,食用前调味。功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此外,尚可辨证开具膏方综合调养。
结语
当前,新冠疫情高峰期已经散去,部分朋友依然受到长新冠的各种症状的困扰。“脑雾”,并不可怕,更不必慌张、焦虑。我们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精准地辨证治疗,适当结合中医的针灸治疗、外治法等,绝大多数的阳康者一定可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对此,患者要树立信心。“浓雾”终将散去,我们的生活,终将回归正轨,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Asadi-Pooya AA, Akbari A, Emami A, Lotfi M, Rostamihosseinkhani M, Nemati H, Barzegar Z, Kabiri M, Zeraatpisheh Z, Farjoud-Kouhanjani M, Jafari A, Sasannia S, Ashrafi S, Nazeri M, Nasiri S, Shahisavandi M. Long COVID syndrome-associated brain fog. J Med Virol. 2022 Mar;94(3):979-984. doi: 10.1002/jmv.27404.
[2]Lee MH, Perl DP, Nair G, Li W, Maric D, Murray H, Dodd SJ, Koretsky AP, Watts JA, Cheung V, Masliah E, Horkayne-Szakaly I, Jones R, Stram MN, Moncur J, Hefti M, Folkerth RD, Nath A. Microvascular Injury in the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1 Feb 4;384(5):481-483. doi: 10.1056/NEJMc2033369.
[3]高昕,杜冰滢,陈晶晶,毕晓莹.神经胶质细胞在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07):753-757.
[4]Azcue N, Gómez-Esteban JC, Acera M, Tijero B, Fernandez T, Ayo-Mentxakatorre N, Pérez-Concha T, Murueta-Goyena A, Lafuente JV, Prada Á, López de Munain A, Ruiz-Irastorza G, Ribacoba L, Gabilondo I, Del Pino R. Brain fog of post-COVID-19 condition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ame medical disorder? J Transl Med. 2022 Dec 6;20(1):569. doi: 10.1186/s12967-022-03764-2.
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4部教材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南楼岭南名医门诊4楼7室),周三下午(门诊楼4楼5室)。
王澍欣,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人之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火针疗法”传承人之一。曾获广东省“岭南针法名匠”、“耳针能手”等称号。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庄礼兴教授和林国华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康复二区副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灸疗专业技术产业共同体副理事长、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委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灸法专委会常委。擅长运用岭南火针、靳三针、岐黄针、庄氏调神针法、耳针、岭南挑针、穴位埋线、灸法等特色疗法诊治疾病,特别在各类痛证(颈、肩、腰、膝、踝等关节痛)、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帕金森病、面瘫等)、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等方面的应用,体会较深。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机场路总院针灸门诊(颈腰关节痛症门诊),门诊大楼(2号楼)5楼4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