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吴伟教授简介
    • 吴伟工作室简介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 学术成就
    • 学术专著
    • 立项课题
    • 主编教材
    • 研制制剂/发明专利
    • 科研奖项
    • 学会任职
  • 名医风采
    • 个人剪影
    • 媒体报道
    • 生活逸事
  • 弟子业绩
    • 传承弟子
    • 弟子感悟
    • 学生/弟子研究其思想论文/著作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 学术思想
  • 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
  • 经验方
  • 养心闾
  • 临床医案
    • 医案医话
    • 视频
首页 > 名医研究 > 养心闾
春雨惊春清谷天,养生须知小窍门
—— 医学指导/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何伟峰、顾铭洋、贠英杰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4日 23:30:10

清明二字,于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孝经纬》云:“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于汉语,清明清明、清朗明净。《荀子·解蔽》有言:“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于中医养生,人应四时、天人合一。《黄帝内经》有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清明节气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因此从立春至谷雨是一个重要的春季养生节气。

一、柔养肝木

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对应,主升发,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时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病证,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胁肋疼痛,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清明养肝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祛肝热。选择一个幽静的公园或校园,站立,头脑要静默去除杂念,并凝视远方绿色植物,每次10分钟,此功法可以养肝明目。在饮食上宜少酸多甘,如多吃大枣、莲子等甘味食物,饮食上避免肥甘厚腻。春季养肝,应多吃“柔肝”的食物。肝在五色中对应“青色”,可以多吃茼蒿、芹菜、菠菜、韭菜等绿色应季蔬菜。推荐食疗方:枸杞叶猪肝汤,菠菜猪肝瘦肉汤,有补肝、明目、补血的作用。可以饮明前茶,日常代茶饮可用菊花、决明子,有清肝明目之功;还有玫瑰花茶,或素馨花茶,或桂花茶,可以疏肝解郁。


图1  鲜摘桂花经文火炒,芳香扑鼻,可焗茶饮用。

二、祛除湿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冷热空气交替频繁之际,空气湿度较大,如果身体被水湿之邪气侵犯就会阻挡阳气的生发。轻者精神疲倦,食欲不佳,“因于湿,首如裹”(感受了湿邪,头部象用布包裹一样沉重);重者发热恶寒,四肢发冷等症状(如:流感之症状),这些都是阳气被湿邪阻碍不能升发到体外所致。所以清明防湿、祛湿、化湿、除湿,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要素,可以多开窗通风。推荐食物:薏米、芡实、扁豆、生姜、陈皮、桂圆、红枣。食疗方推荐:淮山芡实扁豆排骨汤,或五指毛桃鸡汤,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另外,中医外治法中的艾灸,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功效,可选用祛湿常用的丰隆穴、足三里、承山穴、阴陵泉、中脘穴等进行艾灸。日常可以口服藿香正气丸或加味藿香正气丸,每日一次;或新会陈皮泡水饮用;或柠檬红茶。


图2  用鲜车前草、鲜白茅根煎水代茶饮可清热祛湿。


图3  柠檬红茶,醒胃芳香化湿。

三、调整睡眠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明节气标志着白天延长,夜晚缩短,阳光明媚,春气发生的季节。因此要注意起居,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走出室外,增加户外活动。当然这里的晚睡并不是指熬夜,而是指调整自己的作息与大自然相适应,最晚应在11点之前入睡。早晨7-8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可以应用邓老足浴方进行沐足,可以改善睡眠,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图4  邓老生前常用邓氏足浴方足疗养生(陈安琳摄)

四、注意保暖

清明时节以风为主,往往忽冷忽热,遇到“倒春寒”。中医讲导致人体生病的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风为六淫之首”,这时应该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能骤然减少衣物,穿衣要“下厚上薄”,下身要保暖,以助养阳气。此时早晚温差大,推荐“洋葱式”穿衣。出门时,要准备可以容易穿脱的外套,早晚加外套,中午热时可脱。出入于星级宾馆、机场、车站,往往空调太冷,也注意带上一件风衣,尤其对于体质虚弱之老人。

五、怡养情志

清明是血压升高的易发季,因为思念亲人,人们情绪波动较大,极易造成血压升高。此外,春时肝气最足、肝火最旺,容易生气发火,怒则伤肝,肝气上逆则易引起高血压、脑中风等病变。因此,舒缓心理压力尤为必要,防止思念过度、悲伤过度。亲友聚会,也要适度安排,心态要平和,避免兴高采烈的过度兴奋,发生“乐极生悲”的事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是调养肝气的好办法。如遇心中烦闷,情绪不畅,不妨趁春日生机,到郊外远足,可以舒展严冬积攒下来的郁结心绪。另外,经常敲打或按揉以下膻中,足三里,太冲三个穴位,也有很好的疏肝解郁功效。

六、适当运动

清明节气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宜动不宜静,不可坐卧太久。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顺应春气,扶助正气,升发阳气。比如散步、踏青等抒发情志,多以疏发肝气、调理脾胃气的缓慢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但是需注意的是,春季运动宜动静结合,不宜过剧过大,特别是踏青登山应量力而行,以免运动过度,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正气。


图5  邓老生前练习养生功(陈安琳摄于2009年)

七、预防外感或花粉过敏

防感冒或流感

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痄腮、风疹等,多发病突然、热象偏盛、容易伤阴、流传极快。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容易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近期,甲流在全国流行,有些单位、家庭,普遍感染了。因此,居室宜保持通风,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多吃水果、多喝水,少食煎炒油炸的食物及虾、羊肉等热性食物;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可以以艾条、石菖蒲,点燃熏室内空气,或者煲米醋熏室内空气。

2.防过敏

在清明期间,花粉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有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患有急性病期的病人,体质比较弱的人,过敏体质的人应适当远离植物。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



专家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主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5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SCI 21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擅长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南楼岭南名医门诊4楼7室),周三下午(门诊楼4楼5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