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贠英杰、许炯博研究生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高血压病呈显著的“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 2.45 亿。高血压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然在逐步提升,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51.6%、45.8%和16.8%。由于对高血压的认识不全,许多患者会放松对高血压的警惕,随意减药甚至停药,危害极大。本期养心闾,我们一起谈谈:高血压患者能停降压药吗?
一、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病因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同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因素及血流动力学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高钠低钾膳食、遗传、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社会心理因素、高龄等是高血压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空气污染、高海拔、缺乏体力活动、抗肿瘤治疗以及教育程度低等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病。
二、为什么高血压患者不可随意停药
高血压患者随意停药或减药,会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的,也不利益降压方案的调整。其次,随意停药或减药会导致血压的波动,可能导致血压远远高于服药前,可使原有症状加重,危及生命。
我们平时口服的降压药物是“治标不治本”的,即使是长效的降压药物,也仅能保证一天一次服用,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中、短效的降压药物则需要一天多次服用。长期服药的目的是长期维持血压稳定,而不规律服药会人为造成血压波动性加大,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只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稳定,才能平稳控制血压。一旦停用,血药浓度降低,低于有效控制血压所需的浓度水平,血压就会升高,而升高的血压就会对心、脑、肾、血管产生损害。
三、哪些高血压人群才有可能停药
然而,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特定的人群在一定条件下可考虑停药。那么,什么样的病人可以选择停药呢。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高血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所谓原发性,就是找不到一个确切病因的高血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治愈,需要用药控制,多数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与之不同,继发高血压是能找到明确病因的,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如肾脏疾病、肾血管的疾病、内分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果成功解决了引起高血压的基本病因,原发病得以治愈,且患者的血压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医生可能会考虑逐渐减少或停止药物治疗。
其次,高血压共分为3级,并且按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成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个分层。对于一下被诊断为1级高血压的低危人群(即收缩压 140-159 mmHg,舒张压 90-99 mmHg,不含年龄>55岁,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年龄﹤50岁),吸烟,缺乏(少)体力活动,肥胖,血脂异常其中任一危险因素,且无靶器官损害者),在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运动调理后,如果能够有效地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以下(小于130/80 mmHg),医生可能会考虑减少或停止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是否停药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患者在停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血压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维持对于长期管理高血压至关重要,即便停药后,患者也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高血压的复发。因此所有人均应坚持国家卫健委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①限制钠盐摄入: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5g/日。
②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③运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常说“运动健身心”,可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如导引与气功、邓老八段锦(图 2)及太极拳、跑步或健步、健身、三大球类、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广场舞等运动。
④戒烟:建议彻底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⑤戒酒: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相聚,限酒。
⑥保持心理平衡: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四、中西医结合互补有助于高血压防护
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1级高血压患者经过积极干预,可以少吃甚至不用吃降压药。中医特色方法,传统运动方式推荐了太极拳和八段锦。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由风、火、痰、瘀、虚夹杂所致;其病位在肝,与五脏相关。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认为,岭南地域土卑地薄、多湿多热,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当地多有脾胃虚弱、肝失濡养、肾水亏虚、兼夹痰瘀,应顾护脾胃、益气除痰、补益肝肾、调整阴阳。治疗上,可基于“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辨病辨证施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杞菊地黄汤、石决牡蛎汤、莲椹汤等中药汤剂内服,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中药代茶饮、体质调摄等综合干预。
结语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根据高血压指南,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必须遵医嘱治疗,不能自行停减药物。平稳控制血压对于减少高血压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地测量血压,规范服用降压药物。
在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管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及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限酒或者最好戒酒。定期监测血压水平、血脂、血糖、肝肾功能以及心、脑、肾、眼底靶器官受损情况无论选择哪一种降压方案,血压必须达标、降压应当平稳。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在这一领域颇具优势。
【吴伟教授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医教研工作36年,传承国医大师邓老“五脏相关”“五诊十纲”理论,倡导“辨病为先,辨证为次,辨病辨证相结合”“病-理-法-方-药”诊疗程式及治未病五项基本原则(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传、治其未变、治其未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本科生、规培住院医师、研究生等5部教材主编。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95篇,其中SCI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