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男 出生日期:2020年3月17日
就诊日期:2023年7月13日 初诊、复诊:初诊 发病节气:小暑
主诉:反复腹痛、呕吐1年余。
现病史:患儿近1年反复腹痛、呕吐,2022年9月16日至外院住院,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后多次到外院门诊治疗无明显好转。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时有腹痛,以脐周痛为主,进食量一般,进食稍多则腹泻、呕吐、口臭,面色萎黄,平素脾气急躁,易激惹,自汗、盗汗多,眠不安,易醒,醒后难入睡,大便1~3天1次,羊屎状,臭秽,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舌尖红,苔白稍厚,指纹淡紫滞于气关。近1年身高增长3cm,体重下降1.5kg。
既往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否认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接触史。按当地防疫部门要求预防接种。否认麻疹、水痘、腮腺炎、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蚕豆病、地中海贫血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身材匀称,无特殊外貌,身高88cm,体重10kg,头围48.1cm,胸围46.5cm,腰围42.5cm,臀围43.5cm,腹部皮下脂肪0.5cm。心肺听诊无特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脊柱无特殊,未见皮肤咖啡斑,无颈短颈蹼,无肘外翻。阴茎1cm,双侧睾丸容积1ml,睾丸TannerI期,未见阴毛生长。
辅助检查:无异常。
中医诊断:疳证
证候诊断:疳积证
西医诊断: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治 法:清热导滞,消积理脾。
处 方:
太子参15g 茯苓10g 麸炒白术10g 陈皮5g
麸炒枳实15g 姜厚朴10g 大黄8g 焦山楂10g
炒稻芽30g 炒麦芽30g 灯心草2g 夏枯草10g
甘草片6g 甜叶菊1g
4剂,日一剂,水煎至250ml,分2次温服。
复诊:
2023年7月17日二诊:患儿服药2天后解糊状大便,无腹痛呕吐,舌淡红,苔白,余症同前。治以运脾化湿,行气开胃。
处方:
太子参15g 茯苓10g 麸炒白术10g 陈皮5g
麸炒枳实10g 姜厚朴10g 焦山楂10g 灯心草2g
夏枯草10g 山药15g 鸡内金15g 龙骨15g(先煎)
牡蛎30g(先煎) 甘草片6g 甜叶菊1g
14剂,煎服法同前。
2023年8月3日三诊:患儿药后无腹痛呕吐,面色好转,睡眠改善,大便日1次,成型软便,易疲倦,舌淡红,苔白,指纹淡紫于风关。治以益气健脾。
处方:
人参10g(先煎) 茯神10g 麸炒白术10g 麸炒枳实10g
焦山楂10g 龙骨15g(先煎) 牡蛎30g(先煎) 鸡内金10g
炒酸枣仁10g 火麻仁10g 柏子仁10g 山药10g
连翘10g 甘草片6g 甜叶菊1g
21剂,煎服法同前。
2023年8月24日四诊:患儿无腹痛呕吐,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稳,汗调,大便调,偶羊屎状。微调上方,去鸡内金,加姜厚朴10g、夏枯草10g。21剂,煎服法同前。
2023年9月14日五诊:患儿大便正常,诸症可,舌淡红,苔薄白,体重11.4kg,身高89.5cm。效不更方。后门诊定期随诊,生长发育追赶,一般情况可。
按:本例患儿反复腹痛、呕吐,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明确。初诊时患儿一方面大便质干、臭秽,平素脾气急躁,舌尖红,苔白稍厚,指纹紫滞,呈现湿热、气滞为主的实证,一方面病程长,进食较多则发病,生长发育落后,为先天禀赋及后天脾胃不足的虚证,故病性属虚实夹杂。治疗上标本同治,以小承气汤通便泄热、消积导滞,以异功散理脾行气、顾护脾胃,处方消补兼施,灵活加减。二诊时大便得通,积热得化,积滞得散,则中病即止,去大黄,保留夏枯草、灯心草清解郁热,加鸡内金、山药健脾和胃,增龙骨、牡蛎以平肝安神,收敛益肾。三诊时患儿郁热渐清,本虚之象渐显,故加人参以增益气之效,以连翘代替夏枯草、灯心草,予火麻仁、柏子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气机郁滞。四诊取得稳定疗效,后续患儿诸症明显改善,一般情况稳定,生长发育追赶,获得满意疗效。
许华教授认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肝脾不调,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胃相关,病性多虚实相兼。治疗上以调肝理脾为大法,其中调肝包括调气、疏肝,理脾包括健脾、运脾,辅以清热、化湿、消滞等法。许华教授强调,因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多样复杂,故临床诊治需审证求因,以恢复脾运、气机调畅为治疗目的,以肝脾同治为治则,根据脏腑、邪气虚实选择恰当的治法和方药,并加强对患方膳食管理、饮食起居指导的宣教,多能取得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