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鑫梅教授桃李满天下,传人有黄贤樟教授、卿玉玲教授、汤水福教授、邓伟民教授、何羿婷教授、程学仁教授、左俊岭教授、郭穗成教授、邝卫红教授、庞伟华教授、郑学宝教授、邓宏教授、王宏伟教授、叶柳忠教授、唐志鹏教授、雷力民教授、廖祈祈教授、杨同广教授、刘凤斌教授、杨晓军教授、王昌俊教授、樊冬梅教授、吴秀美副主任医师、刘丽萍主治医师等。
传承弟子:
邓伟民教授:广东省陆军总医院华侨科主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301医院)中医师继承制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起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先后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军中医药专项科研课题等共8项科研项目的资助。近30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擅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治疗;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疾病的治疗;擅长肿瘤术后、化疗后的中药调理的配合治疗。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均为第一研究者)。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任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第二届骨质疏松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常务编委.《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辑部编委。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50多篇。
何羿婷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学术继承人。作为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在临床上较好地运用焦老治疗痹证的独特经验诊治风湿类疾病,获得满意效果,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专科病人。2008年作为外派专家前往温哥华参加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风湿病专家共同开展的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擅长于风湿类疾病的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难治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左俊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急症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方面,强调中西综合,注重发挥中医优势,重视临证能力之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急危重症的医教研工作,擅长治疗心脑血管急症、肝病等急危疑难重症,在中风病证的急性期中西医综合处理与评价方法研究及各型肝衰的中西快速综合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负责中医急症学教学工作,承担大学各系急症教学任务。科研方面现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寒温并用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的系统监控性临床与实验研究》,国拨经费400万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课题1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西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局级课题2项(肝病及心血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其它项目8项;国家中医管理局非典专项课题2004年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32篇,主编《临床医技操作掌中宝》(广东科技出版社)及《中西结合急诊症治》(人卫版),为《内科急症中西医汇通》副主编,参编论著6部;2003年SARS期间,作为广东省非典攻关专家组中医成员,坚持中西结合、辨病辨证、快速高效的治疗策略,创订以中医药清解法为主的SARS中西综合治疗方案,取效优良,70例全部治愈且无院内感染及后遗症发生,获广泛好评,并应邀到香港及台湾行境外推广,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特殊贡献奖及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之全国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邝卫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湖南中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199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毕业,2000年至200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承许鑫梅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上海仁济医院进修消化科临床,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许鑫梅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与实验研究。曾是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学科带头人助理,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多本书籍包括《胃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广东旅游出版社;《疑难病证治验精华》,广东科技出版社;《消化道药理与临床》,学苑出版社;《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5项。
刘凤斌教授,博士,博士后,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生存质量研究会亚洲华人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消化病杂志编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新中医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评委等。主持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参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2012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郑学宝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公选领导干部命题与面试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与哲学科技评审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与虚证学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和湛江市科技咨询专家、湛江市知识产权学会副会长、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广东医学院学报》副主编。2002年3月,经广东省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被任命为 广东医学院 副院长。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 中国人民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能力素质模型研究”,在人才、干部、执政治国方略和高校管理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尤其擅于把中医学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管理理论融会贯通。2012年6月6日,郑学宝任广东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审计、外事和港澳台事务、对外联络、社会合作、师德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分管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审计处、外事办、港澳台办、计生办、学报编辑部、粤西高校分析中心、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研究室;联系检验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 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治疗消化道疾病免疫作用机制研究。临床上擅长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顽固性咳嗽、慢性肾炎、男科疾病以及亚健康等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治疗上主张“先中后西”和“能中不西”的治疗理念,科研上提出了“制定适合中医药学特点的科研标准与方法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目标的根本前提”和“中医药发挥作用是一组关键因素群”等学术观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研经费达150多万,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1本,发表管理类论文10余篇、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已联合培养博士生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
唐志鹏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马贵同教授工作室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2000年至2002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从事中药治疗胃肠粘膜病变和肝纤维化的研究。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脂肪、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和便秘等胃肠和肝胆疾病。参加多项国家和市局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雷力民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首位专门研究胃肠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著名消化病专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主持多项广西科技厅、广西卫生厅和广西中医学院重点课题,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1986年6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1994年6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赵健雄教授;毕业后就职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任内科主治医师;2003年6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师从许鑫梅教授;毕业后至今就职于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消化内科副主任。 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分会常委;广西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对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系统、规范的诊治理论和经验;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动物实验、临床及超微结构的研究》1997年5月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甘肃省教委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深入研究及丰富成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特的研究。
王昌俊教授,中医科主任,出生于中医世家,1981年考取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毕业后在湖北省恩施市双河医院、太阳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1989年考取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拜全国名老中医吕继端为师;1992年毕业后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1995年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拜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钱伯文为师;1995年毕业后任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2003年底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任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拜广东省名老中医消化专家许鑫梅为师;2006年起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行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治疗各类肿瘤,肝胆、胃肠系统疑难病症。荣获部级成果奖1项,厅局级成果奖4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5项。出版《现代肿瘤治疗药物学》(副主编)等著作7部,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分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杨晓军教授,许鑫梅教授名医工作室负责人,男, 43岁,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许鑫梅教授学术继承人,内科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脾胃病科病区区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行为分会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脂肪肝分会常务委员;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导师。2002年至今连续9年被医院选为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官、主考官;多次作为广州市以及佛山市医疗保险审核人。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脾胃肌肉疾病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主持课题有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校级奖项2项,院级奖项7项,省学会奖项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