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要素

许鑫梅教授成才要素

 

多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

      许鑫梅教授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在学习及工作期间,许教授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她认为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许教授也是这样要求自己以及她的学生。许教授通读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由于专业是消化病科,尤其专注李东垣的“脾胃论”。对于“脾胃内伤学说”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基本思想尤为认识深刻。并在遍读群书的基础上,主编《内经要览》、《养生长寿》、《临床诊疗常规》,副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五脏病学》,参编《现代中医治疗学》、《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多部教材专著;撰写“慢性胃病从肝论治”、“慢性胃炎消胀六法”、“老年性溃疡病证治分析”、“慢性胃炎从郁论治”等30篇医学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许鑫梅教授认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读更多、更好的书,才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知识渊博的人。

 

多临床,病房门诊两不误

      许鑫梅教授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脾胃消化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脾胃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教授长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工作,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工作近50年。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她一直坚持着病房门诊两不误。许教授认为病房病人病情较重、病种较复杂,但比较好管理,适合年轻医生在高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但是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时候,单纯的病房诊治病人已经不适合,需要多在门诊接触不同的病人,首先可以为更多的病人服务;第二,可以与病人进行沟通,许教授认为学会“说话”也是一种学问;第三,门诊的病人与病房的病人不同,在临床用药方面各有特点,譬如:使用中药“五灵脂”的时候,门诊病人可能看到是复齿鼯鼠的粪便,服用时有 腥臭的气味 ,病人以后再也不会找你看病,而病房的病人则无上述情况;第四,病人就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病人服用你的药物后有没有治疗效果,可以从病人的复诊中得知,病人如果没有复诊说明你的药物或者你的治疗方案可能有问题,以后需要修改。所以,许鑫梅教授认为门诊与病房在临床上是不同的阶段,坚持门诊病房两不误,可以在诊治病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多读文献,活学活用

      许鑫梅教授是《新中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医杂志》审稿专家。除了平时审稿之外,许教授还多读医学杂志以及文献;在审稿以及读文献过程中,许鑫梅教授看到其他医家好的经验或不足之处,她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诊治病人,在临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譬如:许教授在文献中了解到中成药“腹可安”的主要成分是“救必应、火炭母”,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痛的功效;许教授就活学活用,在临床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许鑫梅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不断探索,在诊疗工作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药物与综合治疗相辅相成,药物与药膳互补等治疗方法;在治学中多读书,通读“四大经典”;多读文献,活学活用;多临床,病房门诊两不误。许鑫梅教授培养了一代一代的学生,现在毕业的学生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学生们临证和科研航程中的指路明灯。

 

供稿:杨晓军

2014-4-18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