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鑫梅教授治疗肝病多从中医“脾胃”入手,许教授认为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理论,是以阐发肝和脾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机理及其证治方药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说。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变化涉及人体多个系统;肝脾的联系,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调节上都为重要。许教授认为,在诊疗肝病方面应注意“肝病从脾论治”。古人亦强调这一点:“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自理”、“肝属木,能疏泄水谷,脾土得肝木之疏泄则饮食化……故肝为脾之主。”肝病的病证特点有脾湿肝郁: 以脾虚湿困症状与肝气郁结症状共见为特征。肝脾不调: 多有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病史。肝脾两虚:多见于年高体虚、失血、久病之人。以肝脾常见症状与血虚症状共见为特征。肝胃不和: 多有情志不畅,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病史。所以治肝病,需注意调脾、理脾、健脾、实脾。
许鑫梅教授治疗肝硬化处方: 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6g、陈皮3g、三七9g,木香10g(后下),薏苡仁30g、泽泻15g、丹参15g、大腹皮15g、猪苓15g,益母草20g、赤芍10g。水煎服,每天1剂。并嘱病人低盐饮食,以芡实、白术煲瘦肉或鱼汤。
对于反复发作的胃脘部隐隐作痛,短气,食后尤甚,持续时间长,伴有暖气频频、反酸,烧心感的胃痛的患者,许鑫梅教授考虑患者多为脾虚湿困,建议患者中药治以健脾清热化湿。
常用自拟方:健脾清热化瘀方: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枳实15g、丹参15g、救必应15g、郁金15g、砂仁6g(后下)、蒲公英15g、浙贝母15g、瓦楞子30g、夜交藤30g、甘草6g。水煎服,若患者伴有咽痛,许教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射干10g、岗梅30g等不刺激胃的利咽药。
对于老年性溃疡病,许鑫梅教授认为:临床上老年患者多数兼有慢性支气管炎、关节肿痛及高血压等疾病,常因服用消炎止痛及降压药物而诱发溃疡病。临床上老年患者多表现为虚证如脾胃虚弱证和肝郁脾虚证,夹杂血瘀等。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血脉不流畅,以致溃疡病迁延难愈,并且容易出现穿孔、出血、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并发症;多表现为虚证如脾胃虚弱证和肝郁脾虚证,夹杂血瘀等。宜选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及补中益气汤之类,配合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莪术、郁金、鸡血藤等。
许鑫梅教授常用方为健中愈疡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莪术10g、延胡索10g、白芨10g、珍珠末1支(冲)、蒲公英20g、救必应15g等,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不仅能够提高溃疡愈合率,而且能够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
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辨证属于脾虚肝郁者。许鑫梅教授常用健脾疏肝安胃汤:
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茯苓、郁金、浙贝母各15g,柴胡、白芍各12g,法半夏10g,砂仁(后下)、甘草各6g。上药加水750ml,煎至200ml,上午9时服;可在下午再加水300ml,煎至150ml,于下午3时服。并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加减:胃胀明显者加瓜蒌壳、黄连、紫苏梗;嗳气多者加柿蒂、赭石;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睡眠差者珍珠母、龙骨;大便干者加枳实、厚朴;咽干者加射干、岗梅、千层纸等。